• 45阅读
  • 0回复

缘何敦煌热而天水冷——“文物保护世纪行”采访札记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1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物保护世纪行

  缘何敦煌热而天水冷
——“文物保护世纪行”采访札记之一
本报记者 卢新宁 李泓冰
天水,是古代丝绸之路进入甘肃的第一站,“文物保护世纪行”记者团自8月6日从天水逶迤西行,沿着丝路走过秦安、兰州、永靖,今天抵达武威。8月9日,去看炳灵寺,没想到路上这么费周折。
  从资料中知道1952年常书鸿、段文杰等专家首次考察炳灵寺时,是走了极艰险的山路,没想到时隔近半个世纪,要去看炳灵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兰州启程往永靖县,70多公里的山路拥堵不堪,行驶了两个小时,到了清澈而浩荡的刘家峡水库,改乘快艇,走了40公里水路,越过重重山岭,才到达深藏于黄河北岸小积石山中的佛教艺术宝库、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如果不乘快艇的话,来回路程就得10个小时。与敦煌、麦积山相比,炳灵寺的面貌要萧条多了。但它的精美与规模却绝不逊色。幸而它刚刚投资400多万元进行了山体加固与防治渗水工程,否则,光是它不断滚落的危石,就足以让游客望而却步了,据说滚下来的危石最大的有4.8吨之重。1500余年的历史,现存的183个窟龛,一尊背依百丈石壁的唐代大佛,它真的不该如此尘满面、鬓如霜,也真的不该平均每个月仅有两千多个游客……
几天里,走过了天水麦积山、秦安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永靖炳灵寺石窟、武威的百塔寺遗址及出土过著名的“马踏飞燕”铜奔马的雷台汉墓……丝绸之路甘肃段,走了还不到一半,我们已经频频惊艳了。但是,我们却忍不住产生疑问:偌大的甘肃几乎遍地明珠,为什么真正走向世界、闻名遐迩、饱受中外游人青睐的,只有一个敦煌呢?在甘肃,像炳灵寺石窟这样的情况还很多。几天的采访中,我们所去的大多数文物景点一路都有闯关夺隘之难,且往往门庭冷落。比如到大地湾遗址,从秦安县城出发得2个多小时,因为路况太差,一旦天气不佳,还只能打道回府。结果,有8000年历史的大地湾遗址去年一年的门票收入竟只有区区600元。
  这里有宣传不够的因素,也有吃住行等基本设施落后的原因。当地人举例说,天水麦积山石窟,堪称世界独一无二的泥塑艺术博物馆,其文物价值可与敦煌媲美,周边塞上江南的绝佳风景更具特色,可是天水既无机场,又没有始发火车,从天水回北京的卧铺车票每天一共只有9张,如此“有去无回”,自然无法吸引游客。结果,经济地位曾经在甘肃仅次于兰州的天水,如今已经委屈地落在后面,而原本落后的河西,靠着红火的敦煌旅游带动一方经济,却可以傲视昔日的“老大哥”了。
  甘肃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以古丝绸之路为代表的黄金旅游线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石窟文化、长城文化、彩陶文化、简牍文化、人类始祖文化让人眼花缭乱,从兰州往西走进长达1120公里的河西走廊,一路上人文、自然景观俯拾皆是,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关、敦煌,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久远的历史。
  在西部开发的热潮中,甘肃已经意识到,守着祖宗留下的万贯家产不利用,便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甘肃省省委书记孙英说,文物将是甘肃的“名片”。甘肃要充分发掘文物资源的巨大优势,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这篇大文章,将文物景点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总体规划,甘肃将对有潜力的文物景点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一些著名文物景点,敦煌、嘉峪关、天水、张掖、武威、庆阳等8个地区都将改建或新建机场。铁路上,陇海线要修建复线,全面提升运输能力;兰新线甘肃段全面提速,敦煌附近将修筑铁路和一级公路。
  修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更新观念。甘肃正在细细地琢磨敦煌成功的经验,在不远的将来改变只有敦煌一枝独秀的尴尬局面。(本报武威8月1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