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情暖长城好“后勤”——记四川预师副政委、成都市委常务副书记苏碧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12
第2版(要闻)
专栏:

  情暖长城好“后勤”
  ——记四川预师副政委、成都市委常务副书记苏碧群
  赖军 王卫红 刘定禹 陈辛左
  在成都预备役部队,官兵们都亲切地称苏碧群为“我们的‘苏政委’”,这都缘于他对官兵的一颗拳拳的爱心,满腔深深的情意。
  1999年春,四川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奉命组建,苏碧群担任副政委兼步兵一团和成都高炮团第一政委,这位同时肩挑着成都市委常务副书记重担的他,呕心沥血,把预备役工作当事业干,把关心支持后备力量建设落实在行动上。
  苏碧群常说:“要让部队官兵把预备役部队当成自己的家,我们就必须把预备役部队建得像个家。”官兵进驻之前,四川预师和一团的待进点房屋破旧,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灯不亮,水不畅,路不平。但进驻时间紧迫,命令必须执行。苏碧群一边带领当地的党政“一把手”和有关部门领导到现场调查论证、规划设计;一边四处筹措经费,和部队领导研究具体维修和整治方案。很快,歪斜的房子站正了,弯曲的道路拉直了,凸凹的地面平坦了,斑驳的墙壁光洁了,厕所、澡堂、水塔和仓库建好了,水管、电线和光纤电视拉通了,部队进驻后,针对官兵文化生活单调枯燥的实际,苏碧群又和师、团领导商量,购买了台球、乒乓球桌,添置了全套卡拉OK设备,还把自用的一台小型摄像机送给步兵一团官兵使用。为解决营区的绿化问题,达到上级关于“秋有果”的要求,苏碧群亲自带领团领导从某果苗基地,购来良种葡萄、枇杷等栽种在营区,建成花园式营院。
  官兵暂时安了家,但苏碧群又在为建设师、团新营房而奔波操劳。
  他多次找到地方规划、建委、国土、水电等部门协商。这些单位的领导纷纷表示:预备役部队建设也有我们的一份责任,苏书记说了就算,定了就办。仅此一项,就为师部和两个团节省开支近800万元。
  在部队中,还流传苏碧群“七改图纸”的故事。那是去年9月初的一天,他召集成都高炮团和成都市规划局、设计院的领导和专家,部署成都高炮团新营房的规划设计工作。会上,他谈了自己的设计构想。半个月后,第一套方案送到了他的面前,他认真审查后提出了修改意见,又送团领导讨论,再让设计院重新修改。如此这般,他先后七次修改设计方案,直到满意。事后,他对担负设计任务的同志说,部队的营房建设应使外观简洁明快、内部功能齐全、利用“四个秩序”、便于绿化伪装。
  苏碧群对预备役部队的营房建设十分关心,也重视官兵的“盘中餐”。一次,他到成都高炮团去检查工作,正值午饭时间,他看到官兵蹲在地上吃盒饭。团里领导刚要安排他到饭店就餐,他却顺手从后勤处长那里要来一盒饭,就地同官兵蹲在一起吃起来。饭太硬,菜的味道也不行。他吃完后对蒋团长和王政委说:“官兵训练那么苦,老吃这种饭怎么行啊?”几天之后,他协调地方有关部门,给两个团的官兵每天每人补贴5元生活费。
  预备役部队由于刚刚组建,新交流干部的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尤其突出,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官兵的工作热情和质量。一次,苏碧群在预师政治部钟志东主任的办公室研究工作时,见钟主任几次欲言又止。他揣摸钟主任可能有事要办,便关切地问:“老钟,你有什么事请说话。”钟主任说:“我个人倒没什么事,但师机关和一团有20多名随军干部家属和子女的就业上学问题,想请你出面协调解决。我也知道你军地兼顾,肩上担子重,每天工作忙,实在不好开口啊!”苏碧群接过话茬:“部队的事要特事特办,我会逐步协调解决这个问题。”苏碧群把需要解决问题的军属和子女的个人资料一一记录在自己的“拥军日记”上,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特点和专长,想方设法协调安置。随后,他又在成都召开有公安、人事、劳动和相关区市县主要领导参加的安置协调会。在他的关照下,10天之内就有5名家属找到了就业机会,8名子女就近入了学,其他干部的后顾之忧正在协调解决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