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扶贫资金为何成了“唐僧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13
第3版(读者来信)
专栏:编辑视角

  扶贫资金为何成了“唐僧肉”?
  赵蓓蓓
  扶贫资金是干什么用的?这个问题似乎不言自明:当然是用来扶贫的!可要是问:扶贫资金都干什么用了?答案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据报道,国家审计署对近几年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后发现,全国有43.43亿元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占被审计扶贫资金总额的20.43%。再看看这些被挤占挪用的扶贫资金究竟用来“扶”什么了:建房、买车、弥补经费以及出借、投资企业经营等13.18亿元;财政抵扣占用、平衡预算等12.6亿元;违规有偿使用、擅自计提费用、改变资金投向等12.66亿元;虚列支出、转移资金、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白条抵账等金额达4.78亿元,其中仅山西省就查出以个人名义存储扶贫专款703万元,宁夏查出县和乡镇公职人员36人涉嫌贪污、挪用、私分扶贫资金97万多元。
  本该用来扶持那些生活最艰难、最贫困群体的扶贫资金为何成了“唐僧肉”?为什么这么多不相干的人(部门)都想吃一口、占一份,而且如此肆无忌惮?难道他们不知道专款必须专用?不知道挪占专款是违法违规?显然不是。依我看,很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责任人用了也就用了,并未因挪用而付出任何代价,甚至还可能捞到好处。如此一来,岂不是“不用白不用”?
  扶贫资金是国家从有限财力中拿出的钱,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它的扶助对象都是贫困百姓。但实际上,本应享用这笔资金的人对资金发放的数额及使用情况却缺少应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而能动用扶贫资金的则往往是一些地方或部门的“头面人物”,扶什么不扶什么,扶谁不扶谁,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这些人的觉悟。碰上觉悟高的是老百姓的福气,碰上觉悟低的那算老百姓倒霉。对专款专用缺少规范、有效的运作机制,对专款能否专用缺少及时、有力的监督机制,对专款不专用者又缺少严格、严肃的惩罚机制,这种状况若不改变,无论什么款都可能被滥用。不久前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国务院2/3的部委在去年被查出违规挪用资金问题以及今天本版披露的车辆通行费普遍被挪用问题,便是例证。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法纪的约束力在于通过惩恶来扬善,即让不遵纪守法者受到惩罚,付出代价。如果利用职权抢“肉”吃的人,吃完了嘴一抹,没事人一样,那他怎会拒绝“肉”的诱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