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安宁有序的背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16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

  当前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少数地方治安案件、民事纠纷呈上升趋势,上访告状事件及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治理乡村秩序的管理经验。请看——
  安宁有序的背后
  穆示
  西霞口村位于山东荣成市境内,全村有村民500余户、1300多人。近年来,西霞口村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成就突出。这里民风淳朴,从村领导到村民普遍守规矩、讲信用,歪风邪气在这里没有土壤。整个西霞口村,已连续13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连续多年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就连民事纠纷乃至邻里失和,都较为少见。
  西霞口村邻接成山头旅游风景区,游人日均数千人,村内有3000多外来民工,由于管理得井井有条,基本上杜绝了混乱无序的现象。走遍全村,幢幢民居难得一见钢铁防盗门窗。
  西霞口村靠什么把村庄治理得如此安宁有序?
  西霞口村的决策层对村务和商务实行法治化、企业化管理,使管理章程、管理制度成为人人熟知、人人遵守的村规民约。《西霞口村管理章程》和《西霞口集团管理制度》是依法治村的基本规章制度。它由村支部书记起草初稿,决策层、管理层研究、修改,村民参与讨论、补充,村支部审定、通过。这套规章制度既集中了众人的经验和智慧,又拥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和民风传统,因而有权威、得民心,可行性很高。村民们家家户户都有这套村规民约,其内容人人皆知,凡事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建造出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人性中的劣行恶习受到有效遏制。较有力度的惩罚使违法、违规代价远高于违法、违规收益,使违法、违规之举成为得不偿失之举,于是劣行恶习逐渐减少。在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协同作用下,人们不愿,也不敢逾越法规。
  西霞口村规民约对各种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很大。罚款不是目的,只是促使村民养成文明规矩的手段。当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扔废弃物、随地吐痰者受到50元的罚款后,没人再敢违犯村规,久而久之,文明习惯逐渐养成。
  村规民约不光是用来治理老百姓的,村党委、村委会及企业集团领导人也被置于规章制度的严格管束之下。如公务宴请,无正当理由参加者,饭费由自己支付;领导人私自宴请客人,饭费也由自己负担。
  西霞口村的领导重视制度控制人心、规范行为的作用,并努力让老百姓养成尊重制度的习惯。当违犯了某项村规而面临处罚时,常常有人来说情,村支部书记告诉人家:“别找人,找制度去。”村里决策人对制度的高度尊重,使制度愈益刚化,并树立起权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