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认清差距 直面挑战——审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18
第7版(科技)
专栏:

  认清差距 直面挑战
  ——审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编者按:不久前,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公布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科技竞争力继1999年大幅下降12位之后,在本年度报告中的排名又下滑3位,列第二十八位。如何客观看待这种竞争力排名?又如何客观地看待我国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现从《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0)》研究组所撰的《当前我国科技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节选若干段落,供读者参考。
  与科学研究的能力相比,当今各国更关心的是技术创新的能力。注重创新能力不能只看几个科技投入的指标,还必须关注科技与产业的网络联系状况,创新的环境,创新系统的效率。也就是说,只有从国家创新系统的角度出发,才能较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我们用科研与创新投入、科研与创新产出、科技与产业联系水平、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的指标来分析我国科研创新的能力水平。
  在看到我国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在不断上升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深层次的问题还很多。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界对科研与创新的投入太少且呈下降趋势,是我国当前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在独立科研体系这一支力量不断企业化的背景下,如何尽快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将是我国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因此,在未来,应通过各种政策和激励手段来增加企业重视技术创新的投入。
  第二,我国的科研系统基本上还是一个效率较低的系统。与国有企业一样,许多科研机构缺乏一套有效的责权利统一的管理体系。在科研系统内部,人浮于事的现象也不少。因此,如何把科研机构改造为一个产权清晰、责权利明确的机构,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现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时候。
  第三,在创新资源配置方面,投放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经费远高于研究开发的经费,技术改造与研究开发脱节,创业投资少,投放在人才上的资金少,企业没有成为研究开发主体,是当前最突出的矛盾。
  第四,科技与产业的网络系统还有待完善。中国创新系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科技系统自办产业的多,与企业联手进行技术创新的少。当前,创新机构之间缺乏相互信任,是影响知识流动的重要因素。同时,体制问题和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在科技系统和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
  第五,科研与创新的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信息设备方面,但在互联网方面,我国追赶的速度很快。
  最后,人才的危机愈显突出。与科技创新能力相对应,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下列特点:———高技术产业高速增长,但附加值比较低。1994年至1998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速度依次为9.4%、27.7%、17.6%、21.7%、17.1%。但是,由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关键技术、零配件主要靠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因此附加值较低。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产值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上,而
  199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3.9%,低于全部制造业25.6%的水平。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有所提高,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从技术水平看,我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15到20年;集成电路大生产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落后两代,有5至6年的差距。计算机处理芯片、系统软件、视频压缩及解压缩芯片等关键部件大多使用外国产品。由此说明,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仍处于总量扩张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阶段性差距。
  ———高技术产业成为一些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结构趋同。
  ———高技术产品市场需求很大,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我国高技术产品每年贸易逆差近100亿美元。高技术产业专利基本上被外国公司所垄断。我国收到的各类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以国外申请为主,1997年、1998年分别占到67.8%和71.2%。
  ———三资企业在高技术产业中举足轻重。在1998年,三资企业高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74%;从出口总额看,国有企业仅占24.7%,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则占39.9%和30.8%。在进口方面,情况正好相反,国有企业占进口总额的40.5%,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则占31.7%和24.0%。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期的临近,中国高技术产业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到我国高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将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在技术供应方面的自然垄断地位,而这种技术独占权将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为市场垄断权,因而在技术转移方面将出现更多的限制性商业做法,迫使企业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以获得外国先进技术供应。我国企业因此将面临更大的研究开发压力,知识产权争端将更加频繁。从长远来看,如果我们不加强高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和创新,我国将很可能不仅是跨国公司高技术产品的组装基地,而且也将迅速变为世界上最大的高技术产品销售市场。
  为了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快生产关系的变革,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新要求的科技体制、经济体制、融投资体制和宏观管理体制,努力营造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高度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建立适应科技全球化要求的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