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移民生活第一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0
第2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移民生活第一天
  本报记者 顾兆农
  8月18日,首批三峡库区移民在上海崇明新生活的第一天。
  像当地的村民们一样,多数移民家庭今天就到附近的集市上购买了新鲜蔬菜。有的移民由村领导陪着去县城买来了新家具。
  记者到港西镇协北村孙建家时,他没在家。原来,他骑着自己从家乡带来的摩托车,到同时移民到崇明的两个叔叔家串门去了。没一会儿,亲戚们和他又骑了3辆摩托车到孙建家来看看。镇上答应在一周内以250元的优惠价格给移民户装一部电话。但是,移民等不及了,黄道华的妻子唐诗音要打电话给母亲报个平安。记者拿出手机给她,在一旁,她5岁的儿子黄帅先拨弄起来。拨通电话,他眼睛一亮,一脸兴奋和认真:“外婆,我是黄帅,我们已经到了上海,新家好玩,你们什么时候到上海来……”如果说,大人们还有一点乡愁的话,孩子似乎只有兴奋。随便怎么问黄帅,他都说,这个家最好,很喜欢上海。
  协北村原只安排3户移民,村支书李寿亭主动找到县移民办,要求再增加两户人家。他说,这样好让移民们多些老乡,多些热闹。记者看到,这5户移民的新家都紧挨在支书家的左右。移民到村里的第一顿饭,就在村支书家里吃的。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一小时的工夫中,县移民办、镇政府、派出所接二连三有人到移民家来上门问候或服务。
  与当地村民的语言差异较大,使移民的感觉有点别扭。记者听到,当地村民们都尽量地用“洋泾浜”普通话与新村民交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