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长路当歌——写在西康铁路全线提前铺通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1
第2版(经济)
专栏:

  长路当歌
  ——写在西康铁路全线提前铺通之际
  本报记者 曲哲涵
  8月18日,西安安康铁路南北两路铺架大军在接轨点胜利会师,全线提前半年铺通。西北人民为这一消息欣喜万分:西康线,连通了陕北乃至整个大西北入川南下的通道,将激活三秦大地的灵秀富饶,敞开大西北又一扇热情的大门。铁路全线职工也为之振奋:西康线,以其高难而高速高质的建设,谱写了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西北连海新通道
  古来多叹蜀道难。莽莽秦岭阻隔了南北交通,也将陕西省天然分为南北两区,往来困难。从西安到距其260公里的安康,须西绕宝鸡、经宝成线南下阳平关,再东折安康,枉走千余公里。陕北丰富的煤炭、石油,陕南多种矿产和优质经济作物,皆因缺少一条纵贯南北的出陕通道而得不到及时开发。
  陕北在企盼,大西北在向南张望,望眼欲穿的目光被秦岭遮蔽。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西康铁路建设的战略决策。1996年12月18日,西康铁路全线开工。
  令人瞩目的西康铁路描绘出这样一幅蓝图:它北起陇海线新丰镇编组站,南至襄渝线安康东编组站,正线全长267.8公里,为单线电气化铁路,并预留双线。
  西康线北接陇海、侯(马)西(安)、神朔铁路,与修建中的包(头)西(安)铁路相连,将包头、西安、重庆、贵阳、柳州连成一线,直至出海口,成为继京沪、京九、京广、京哈之后的我国第五条南北大通道,是华北、西北地区进入大西南的新捷径。该线的建成,将形成年运量2000万吨、日通过客车8对的运输能力,对加快西部开发,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巩固国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铁路建设新水平
  西康铁路60多次跨越乾佑河及旬河,必须在许多“猿猱愁攀援”的崖壁和沟谷间施工,工程十分艰巨。然而,这些并未难倒身经百战的中国“铁军”,他们不仅提前半年完成全线铺设任务,而且还开创了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多项之最:
  ——桥隧比例最高。桥隧总长占线路总长的60%。
  ——隧道长度最大。秦岭隧道长18.46公里,位居中国第一。
  ——站位建设最难。半数以上车站建在桥上或隧道内。
  如此令人赞叹的成绩是怎样取得的?“高速高质,要靠科学的手段和管理。”记者踏上西康路后的见闻,验证了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刘桢求前面的这番回答。
  向科技要效率。科技是把开山神斧,劈开了重重施工难关:中铁隧道局十八局引进德国敞开式全面掘进机TBM,实现了掘进过程的全程电脑监控,提前32天贯通号称“中国第一长隧”的秦岭隧道;中铁十一局对龙门吊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桥隧相连的情况下,因没有平地,无法一次性吊装桥梁的难题;中铁五局成功应用隧道湿喷钢纤维混凝土技术,提高了隧道施工的效率……
  向管理要质量。西康铁路的建设,采取“投资包干”的运营方式,要求建设单位对投资总额、工程质量、建设工期、产出能力四个指标负全责,从根本上约束和规范建设行为。中铁二局据此制定了一套自称为“科学管理法典”的规章制度,共计150条款、700余万字,对施工管理、过程控制、奖罚标准、质量责任作出详细规定。中铁三局采取“新奥法”进行隧道施工,把放线、爆破、成型、喷锚等作业工序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新技术加新管理,保证了西康线的精良品质。经监理部门验收,西康铁路全线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0%,同时创造出旬阳北站、东坪特大桥等一大批“精品工程”和“示范工程”,兑现了当年西康总指挥部在开工仪式上许下的“开工必优,一次成优,联保联创,全线创优”的庄严承诺。
  新时代的创业歌
  8月18日,在西康线全线铺通的当天,全国铁路总工会把全国铁路系统最高奖——火车头奖授给15名西康铁路的建设者。这是一群令人钦佩的开路先锋,他们将欢乐和追求全都播洒在了西康线上。
  当西康铁路总设计师、62岁的教授级高工李鹤年站在巨幅设计图下,滔滔不绝地为人们讲解西康线的设计时,没有人能不为他那种为事业献身的神圣感所感动。寒暑十一载,他为了西康线,每年都出差及野外勘测300天左右。如今,西康线铺通,他的欢喜溢于言表。
  在镇安车站的站房前,中铁二局建筑处指挥长杨荣全不厌其烦地给来访者介绍他们的“杰作”。听说,他在为工程质量“较真儿”时的“不厌其烦”也是西康线上出了名的。去年镇安站通信楼外砖墙施工的第一天,监理经理对当天贴好的八九米砖墙验收合格,可杨荣全却挑出了毛病:“灰缝不均匀,重做!”态度坚决,毫无商量的余地。监理经理连声称赞:“真不愧是精品指挥长!”
  长路当歌。在西康线上,从科技攻关小组,到深山里最基层的作业班,从鬓染霜雪的老工程师,到青年突击队员,关于他们拼搏钻研和甘于奉献的事例,不胜枚举。路,是大山的魂。这些铁路人的创业精神,正是这个时代的魂魄。
  在湾镇鹰嘴岩大桥的站台上,一位当地老乡说,以前走盘山公路,到西安要坐十几个小时的汽车,现在火车一通,两三个小时就到了。他指着旁边的大山告诉记者,他准备出去闯闯,还打算把山那边的家迁到火车站边上来,“让媳妇和娃也出来,多赚些钱。”
  山民们盼铁路,其实是在盼富裕的日子。用陕西省省长程安东的话讲,只有建成西康线,陕西才能实现“三变”:“资源富省变为经济富省,科技强省变为产业强省,文化大省变为旅游名省。”
  镇安县位于陕南山区,为了将西康线的中心站争取在自己境内,他们自筹资金1400万元,填出150亩的平地给铁路作施工的生活区用地。
  像镇安这样翘首以待的村镇在西康线上有很多,当记者走过那些尚无多少人家的小站,从路边孩子们聆听钢轨的虔诚姿态里,仿佛已听到了若干年后这里新兴城镇车水马龙的喧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