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再造山川秀美新陕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七大江河水土保持撷英

  再造山川秀美新陕西
王寿森
陕西是全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年平均流失泥沙量达9亿多吨。建国后,全省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坚持不懈地植树种草、打坝淤地、治土治沙,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万平方公里。1997年8月,江总书记关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发表后,我们不失时机地在全省范围启动实施山川秀美工程,三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建国50年来治理面积的1/7,已形成了全党重视、全民参与的新局面。
  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建设,是陕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首场战役。省委、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专门制定了山川秀美工程《规划纲要》,力争用12年时间,将全省近10万平方公里未治理面积进行初步治理,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建立起能够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性生态系统,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我们首先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治理思路上下功夫。按照山川秀美工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整个治理工作要由过去的重工程措施轻生物措施向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耕作措施综合配套的治理方向转变;由重造轻管向造、管并重的方向转变;由人工恢复植被向依靠人工与自然力量相结合恢复植被的方向转变,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去年,我们在全省“一川两江五河”八大国家重点治理区的1000条流域率先按照林草上山、米粮下山入川的治理方向进行了调整,共完成治理面积2761平方公里,其中兴修基本农田120多万亩,发展林草260多万亩,打坝700多座,建小型水利工程9.7万个,努力做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规划一次搞好,措施一次到位,质量一次达标,涌现出了一批治理与脱贫致富相结合、治理与发展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好典型。
  其次是积极实施以退耕还林(草)为重点的山川秀美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草)直接关系着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多年来一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难点。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的优惠政策,为我们加快退耕步伐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一方面用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坚持“以修促退、以调促退、以封促退、以移促退”,解决群众退耕的后顾之忧。去年秋冬全省退耕还林(草)300多万亩。陕北吴旗县根据当地人少地多的实际,全面推行退耕还草舍饲养羊,初步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退耕的林牧矛盾,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走出了一条生态脆弱地区林牧双赢之路。
  三是加大保护和封禁力度,坚决扭转边治理、边破坏的被动局面。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是恢复生态平衡的基础,对我省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十分重要。1998年底,省政府及时发布了“停止省属森工企业采伐天然林的命令”,各地县积极行动,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加大了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在抓好天然林保护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了封禁治理,加强了预防监督执法工作,遏制人为破坏活动,充分依靠自然力量恢复植被,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为陕西省副省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