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从川人原不嗜辣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19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从川人原不嗜辣说起
  官伟勋
  川菜辣,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在全球,也早已是赫赫有名的了。
  川菜为什么那么辣?早在五十年代刚进城的时候,一位朋友就开导过我:这是由地理环境和气候决定的。四川在岭南,炎热潮湿且有瘴气,吃辣才能避暑去湿免瘴气之害。川人自古好吃辣,原因在此。朋友见我将信将疑,又补充道:不仅吃,其他方面也都与地理环境有关,你看舞蹈,俄罗斯舞蹈就猛蹦猛跳猛翻跟头,他们那儿冷,不猛跳猛蹦行吗?脚冷!你看印度、印尼、泰国的舞蹈,多柔软,多缓慢?那儿太热,再猛跳猛蹦受得了吗?
  我当时觉得朋友讲的很有道理,而且还挺“唯物”,就“把棒槌认做针”了。不仅自己深信不疑,还多次夸夸其谈地开导过其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们。当时也没想一想,广东福建浙江也在南方,那儿的菜为什么就不那么辣呢?
  后来看到一篇叫做魏文帝《诏群臣》的文章才知道,其实四川人并非自古以来就那么爱吃辣的。文中说:“蜀猪豚鸡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着饴蜜,以助味也。”原来,那时的四川人不仅不尚辣,反而很喜欢吃甜的。袁文《瓮牖闲评》和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都有苏东坡“嗜甘”与好食蜜的诗句与文字。到了元朝才有“蜀庖”好为“粗块大脔,浓醯厚酱”的记载,说明川人的口味到元朝才逐渐变浓的。至于川菜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呼啦啦一家伙都辣起来的,就只好请教美食专家了。
  中国文化,包括我们的饮食文化,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不懂或不甚懂的东西很多。“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每当我想起自己对一些自以为懂得其实并不真正懂得的事物,“振振有辞侃侃而谈”的“镜头”时,就深深感到内疚与惭愧!
  由此而又想到学风。
  在封建时代,我们的先人在研究哲学思想和处理经学异同上,争执最多,门户最严。在先秦有孔墨杨朱之争,后来在理学上又有朱陆之争,在经学上有今古文之争。互相攻击,势不两立,甚至必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种不良学风,不仅历世相承,痼疾难革,阻碍了学术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整个民族进步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但在这种可怕的没完没了的你死我活的论争中,倒也有一处风气清明的去处,那就是扬州。据研究晚清“扬学”的大师们讲,这个地方的学者,他们“不强人以从己,不屈己以从人。各尊所闻,不相排斥”。他们尽管见解不同,一再讨论辩难,却又一直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友情。这对学术的发展自然是很有利的。
  作为个人,应日有所学,日有所得。作为一个群体,应有一个良好的学风。良好的学风,不仅是学术长进的春风喜雨,更是我们祖国腾飞的加速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