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中加友谊的象征——记白求恩铜像落成典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1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中加友谊的象征
  ——记白求恩铜像落成典礼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邹德浩
  8月19日上午,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市中心剧院广场前一派节日的景象,彩台高搭,国旗飘扬,宾客云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中国驻加拿大大使梅平、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和加各级政府官员、各界人士600多人为新落成的白求恩铜像举行揭幕典礼。河北省唐县人民政府发来贺电,共同纪念为反法西斯战争,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的白求恩医生。
  今天揭幕的新的白求恩铜像坐落在格雷文赫斯特市中心有100多年历史的剧院广场上,身穿八路军军服的白求恩昂首挺立,眺望远方。铜像高1.95米,是由加拿大政府出资10万加元,中国石家庄白求恩军医学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师生共同捐助6.3万元人民币,由加著名雕塑家古莱特设计的。
  在苏格兰风笛悠扬的乐曲声中,在身穿鲜艳制服皇家骑警的引导下,克拉克森总督和梅平大使共同拉开了白求恩铜像的幕布。当身穿八路军军服的白求恩铜像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掌声和欢呼声响成一片,在场的记者们纷纷按动快门,记录下了中加友好关系史上的又一篇章。
  中国驻加大使梅平和格雷文赫斯特市长贝茨,分别用中英文向来宾宣读了江泽民主席发来的贺电。当贝茨市长读到“由他亲手播下的中加友谊的种子已结出丰硕的果实”时,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出生在多伦多市以北150公里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白求恩的祖父是19世纪下半叶名扬北美的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从懂事起就羡慕挂牌行医的祖父,后来靠勤工助学的方式读完了中学和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28年初,他移居蒙特利尔,在皇家维多利亚医院担任加拿大胸外科开拓者爱德华医生的第一助手达5年之久,并曾两次当选为美洲胸外科学会执行委员和加皇家医学会的顾问。
  白求恩除擅长手术以外,还发明了许多新的手术器械,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专业技术高明、对技术精益求精、有献身精神的外科大夫。
  1936年夏,法西斯势力在西班牙抬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白求恩志愿赴西班牙服务。在那里,他发明的流动血库和输血技术,被誉为当时军医界最伟大的创举。
  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白求恩表示:“西班牙和中国都是反侵略战争的一部分,我要到中国去,因为那里的需要最迫切。”1938年1月8日,这位反法西斯的老战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赴延安,并要求到最前线去抢救伤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白求恩创造出69小时内为115名伤员动手术的纪录。白求恩医生把自己的衣服、粮食甚至鲜血献给伤员的事迹,在抗日根据地到处流传。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八路军指战员。
  不幸的是,在经过数千公里转战之后,白求恩在一次手术时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12日牺牲在河北省唐县,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2月12日,毛泽东主席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纪念白求恩》,赞扬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白求恩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白求恩的精神激励着几代中国人为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事业进行不懈的斗争。
  白求恩医生逝世60多年来,一直为中加两国人民所怀念,加拿大政府于1972年宣布白求恩为“历史性人物”。克拉克森总督在发言中表示,白求恩医生的生命和技术,以及他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公认。白求恩医生的亲属威廉·诺尔曼·白求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白求恩铜像今天在他的故乡揭幕,这是一个美好而令人难忘的时刻,对我们的家庭和所有人来说,这不仅能给后人带来有教育意义的回忆,而且也是展望美好未来的启示。格雷文赫斯特为有白求恩这样的英雄感到骄傲。
  白求恩故居展览馆工作人员表示,作为一个医生,他以正义感和爱心挽救了许多生命,作为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以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把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事迹是中加友谊永存的象征,人们将永世传诵他的崇高事迹。(本报格雷文赫斯特8月1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