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国内首家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成立并运行一个多月来,生意红红火火。眼下,该征信系统的个人资信数据已经不够用了——个人资信服务:推进消费信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1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热点聚焦

  国内首家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成立并运行一个多月来,生意红红火火。眼下,该征信系统的个人资信数据已经不够用了——
  个人资信服务:推进消费信贷
  本报记者 杜海涛
  社会亟需个人信用
  个人信用就是个人在金融机构里借钱还钱的记录。这个记录好,即“借钱准时还”,个人信用就好;反之,就不好。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就是由第三方中介机构,把分散在各商业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个人信用和信誉信息汇集起来,进行加工和存储,形成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所有信息将分为“不良”和“清白”两大类。银行通过这一系统获得个人信用报告,并根据这个报告确定贷款或信用卡透支额度。
  在经济发达国家,都已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记录,以及由此形成的信用等级、资信评估、咨询机构和信用信息网。在我国,长期以来,银行不开展个人贷款业务,贷款的大门对个人是关闭的,既不需要建立个人信用记录,也不可能建立个人信用记录。
  近几年,消费信贷在我国发展很快。缺乏个人信用记录的种种不便开始暴露出来。
  目前,在发达国家,个人贷款已成为信贷业务的主体,高的占到银行贷款的30%,甚至6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的平均水平只有1%左右,缺乏个人信用征信制度是一个重要原因。为规避风险,银行只好抬高“门槛”,设定种种苛刻条件,将许多潜在个人客户排斥在外,消费者则告贷无门,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亟需建立个人信用征信制度。
  1999年6月人民银行批准上海率先开展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今年6月28日,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专门开展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的机构,结束了我国银行界没有个人信用记录的历史。
  刚起步查询多多
  上海资信有限公司采集了上海68万银行消费信贷用户和118万张可透支信用卡用户的个人贷款和透支信息,包括个人贷款的项目及总额、信用卡透支信息、恶意透支记录、银行欺诈记录等等,以判明其信用状况,为银行提供个人信用报告。
  这份报告中的不良记录是非常严格的。如工行要求只要超过了3个月以上的延期还款或超过透支额度1元的即会进入不良记录。据悉,首批180万人中不良记录拥有者不到1%。
  7月1日,上海资信公司正式对外提供查询服务。联合征信系统自开通以来,仅7月份就已累计提供个人信用报告6922人次,平均每天查询300余人次,整个系统运行良好。
  目前,上海资信公司收集到的信息都是1998年7月1日以来由在沪各商业银行据其信贷业务采集进来的。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7月1日后发生的个人资信情况,也将按月收集到征信系统中,这项采集工作将长期进行。另外,上海资信公司在为上海15家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的基础上,明年将建成上海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形成综合服务功能,提供个人信用的资质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据了解,继上海之后,我国其他大中城市也将陆续展开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工作。
  上海资信公司的成立,迈出了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第一步。但上海资信公司征集到的只是180万有信贷记录的个人在银行的信贷记录。而个人在法院、公安、税务、保险等方面与个人信用、信誉有关的信息还没有采集进来。许多客户资料还不在记录之中,资信数据亟待扩张。上海某股份银行反映,服务系统开通以来,他们每笔贷款和信用卡业务都去系统查询,可是鲜有收获,因为许多客户的资料根本没有记录。可以说,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个人信用征信制度,使信用资信真正形成气候,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目前只是刚刚起步。
  从“零信用”开始
  在通常情况下,考查个人信用情况的主要标准就是在个人与银行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得出分值的,如果你从来没有去银行贷过款,那你的个人信用分值也就为零。
  但现在上海刚刚实施个人联合征信制度,大多数人还是“零信用”。业内人士透露,银行界正在探索一套更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征信标准,对没有或较少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客户不会评分过低。
  至于上海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开通以后,不少人频频到银行办理小额信贷,以使自己的信用记录不再空白,或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将来可以贷到更多的钱。威士(VISA)国际组织中国区总经理熊安平认为,这终归是件好事。首先这说明信用意识已经深入这部分人心中。其次,这说明消费者有贷款的需求和愿望,对银行开展业务是件好事。至于是否会有个别人通过这种方式制造虚假信用记录,将来可能进行金融欺诈,熊安平说,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金融风险都是存在的,即使是真实的信用记录,也不意味着将来的风险为零。
  熊安平强调,个人信用记录是银行决定是否向个人提供贷款的参考资料,但不是唯一资料,其他因素还包括工作背景、收入来源及稳定性等等。个人信用记录良好,这只是意味着将来信用不好的概率较小而已。
  无论如何,信用资信是个人信贷业发展的助推剂。只有尽早与金融机构打交道,开始建立信用,才能在金融体系日益完善、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的当今社会充分享受金融服务并跟上时代的步伐。“借钱准时还,再借就不难。”这样的客户才是金融机构最青睐的客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