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国产手机厂商由于原料不足而等米下锅的尴尬被媒体连续报道后,许多人突然明白了一件事——芯片,竞争的焦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1
第11版(信息产业)
专栏:焦点

  国产手机厂商由于原料不足而等米下锅的尴尬被媒体连续报道后,许多人突然明白了一件事——
  芯片,竞争的焦点
  安吉
  近来,手机元器件特别是芯片全球紧张,芯片紧张对于中国来说问题更加严重。因为我们缺乏核心技术、我们在芯片上不得不依赖别人,就像我们被一个个高飞的风筝迷惑时很难注意那个几乎看不见的线和握着线轴的手。但正是这双手决定了风筝的起起落落。这恐怕就是我们的现状。
  我们对移动通信市场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火热的终端销售上,当国际市场出现电子元器件短缺,尤其是手机芯片供不应求从而导致众多国内手机厂商开工严重不足时,手机市场的竞争风雨突变,这个领域内难被消费者注意的最实质的竞争凸显出来,技术实力的较量在芯片等关键技术市场展开。而我们的厂商在这个领域受制于人,由于手机芯片等关键元器件国内不能生产,因此许多国产手机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不得不等米下锅。
  据报道,在信息产业部批准生产手机的10家国内生产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问题。比如TCL集团为实现年产250万部国产手机的目标而投资400万美元的第三条手机生产线不得不暂停生产。据了解,TCL在去年底就下了80万套手机原料的订单,实际到货的只有10万套,生产线只能开通一条,并且经常开工不足。一年前,厦华电子就向国外供应商递交了芯片等关键元器件的订单,当时计划月产10万部,但实际到货量无法满足产量的一半。
  这一局面还不是短时的,据德国电子技术及电子工业总会预计,今年世界半导体芯片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仍得不到缓解,而且由于手机的迅速发展,这一市场短缺的矛盾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并一直延续到2001年。
  造成电子元器件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过去3年中,由于生产能力过剩和亚洲金融危机,芯片业经历了严重衰退,致使芯片生产商们大幅削减投资。但是,这几年,随着IT业的迅猛发展,芯片市场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供大于求,而变为供不应求。从去年9月起,全球芯片公司开始增加投资。今年以来,全球各地的芯片生产商用于新厂房和设备的投资达到500亿美元,但分析家们指出,增加投资要12到18个月后才能见效,这意味着在今年年底前电子元器件短缺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国产手机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难让我们心情沉重,核心原料紧缺,产品定位不清,消费者惯性思维依然存在,国外品牌步步进逼……一系列棘手问题让国产手机带着沉重的翅膀起飞,而核心技术成为最大的问题。
  中国目前生产手机的企业哪个都不缺资金,但有钱不等于买得到高品质的零部件,延误的时间却给境外产品的大规模涌入提供了机会。国产手机厂商中能拥有核心技术完全知识产权的厂家很少,多数厂商采取了与外国品牌合作的方式,核心技术普遍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所需零部件大都要依靠国外合作伙伴向上游采购。虽然国产品牌和外国品牌的合作能够迅速提高国产手机技术含量,但终究要受别人制约。如果没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生产出来,国产手机即使产量巨大,但却永远受到技术瓶颈的限制,最终难成大气候。
  信息产业要发展,不光有产品,更要有利润。在计算机、家电、手机这些产品中,销售上游产品芯片,利润高达60%,而计算机整机的销售利润,只有5%。中国对个人电脑、移动电话、信息处理器的需求量很大,1999年中国芯片销售总值为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9%,而且需求还将以每年33%的速度递增。现在如果不抓住这种机会,中国就将再次失去信息产业发展良机。
  芯片是信息类高科技产品的“心脏”,也是国内企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有代表性的应用芯片研究开发单位屈指可数,加快这个领域的发展步伐,应该说已刻不容缓。(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