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克敌制胜的方略 创造奇迹的艺术——《大战略论》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25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克敌制胜的方略 创造奇迹的艺术
  ——《大战略论》读后
  夏征难
  “你可以对大战略不感兴趣,但大战略对你感兴趣。”作者吴春秋开篇的“引言”,一语道出了《大战略论》(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的主旨。通览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提出了独特的大战略观。从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尽管研讨大战略的著述甚丰,但对大战略的认识至今仍众说纷纭。该书作者在鉴别各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大战略是政治集团、国家或国家联盟发展和运用综合国力以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总体战略。在作者看来,以战争和军事为重心,仅仅运用综合国力去准备和防止战争,并在必要时打赢战争的所谓国家安全战略,充其量只能称之为“狭义大战略”。而广义大战略则是发展和运用综合国力以实现国家目标的总体战略,它不仅要研究国家安全领域带全局性的指导规律,而且要研究国家发展领域带全局性的指导规律,更重要的是研究对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统筹兼顾的带全局性的指导规律,其实质包括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目标,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安全与发展统一观”。这是大战略的精髓所在。
  二是概述了大战略的基本原则。认识大战略的基本原则是大战略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具体情况运用这些原则又是大战略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作者基于保证在既定的客观条件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能动性的总要求,概括出七条大战略的基本原则:第一,全局性原则。大战略是全局性层次最高的国家级总体战略,大战略指导者必须把注意力首先放在总体设计上。第二,为政治服务原则。政治是大战略的灵魂,国家级大战略行为主体的政治目标,归根到底是一定历史时期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奋斗方向的集中体现。第三,综合国力原则。建设和运用综合国力实现大战略目标,是大战略最核心的内容和基本特色之一。第四,战略重点原则。大战略指导者应始终关注战略重点,相对集中力量,优先确保战略重点的需要。第五,不战而胜原则。不经过流血战争而实现大战略目标,应是大战略指导者所力争的上策,但不战而胜最重要的条件则是准备战而胜之。第六,目标与手段一致原则。大战略的目标不能超出国力的可能,须有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与之配套,各种手段须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第七,相对稳定性原则。对于一项经过深思熟虑制定的大战略计划不可随意改变,但需改变时又应果断地改变,大战略指导者必须善于发现并全力抓住历史转变的契机去开创新局面。
  三是阐述了大战略研究的现实意义。该书特别强调了加强我国大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指挥这场“战争”,更有赖于高明的大战略指导。作者认为,实际上我国正在实行一项指导国家跨世纪发展的大战略。其总目标是:到下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层次的战略重点是经济建设。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分三步走,即从温饱到小康再到比较富裕。为保证我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又制定了一整套的对内对外政策。这项大战略相当完整。但在漫长的征途中,又应注意根据难以预料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我国现行的大战略作相应的调整,以便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