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砸断罪恶之“链”——南京海关成功破获一起特大走私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3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大要案写真

  砸断罪恶之“链”
  ——南京海关成功破获一起特大走私案
  景屏 赵芳
  今年3月下旬,南京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接到举报:2000年初因虚开增值税发票被判刑入狱的镇江市物贸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孔令侯捕前曾多次走私进口化工原料……
  4月8日,正在江苏某监狱服刑的孔令侯被海关缉私警察提押到镇江审讯。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一起建国以来江苏境内罕见的特大走私案浮出水面,一个由镇江物贸集团精心编织的、众多单位和人物构成的“走私链”真相大白。
  1996年初的一天,镇江物资大厦一小会议室内,主持会议的总经理孔令侯对大家说:“根据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经理室决定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放在化工品进口业务上。考虑到效益问题,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尽量降低进口成本。”这次会议可以说是一次“走私预谋会”。属下几个化工部门的业务人员纷纷奉命行事,联系货源。
  很快,第一笔2000吨苯乙烯的进口业务有了眉目,供货方是韩国某公司。孔令侯吩咐负责苯乙烯业务的部门经理王伟:“这2000吨苯乙烯的合同,分成两份来做,一份价格订高些,一份低一些。进口时,只向海关申报其中价格低的那部分就行了。”王伟心领神会。很快,一份单价为610美元/吨共计955.728吨,一份单价为480美元/吨共计954.62吨的苯乙烯购货合同炮制出笼了(实际成交价是545美元/吨)。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怎样用这套假的东西去对付外轮代理,去对付船务公司、船长,去对付仓储单位,最终骗过海关。
  王建军,镇江一家外轮代理公司船务部副经理,是单位上的业务骨干,恰恰又是孔令侯的老熟人。1996年1月30日晚,也就是2000吨苯乙烯到港的前一天,孔令侯、王伟等人将王建军请到一家大酒店吃饭。3000元就将王建军搞定了。第二天下午,孔吩咐王伟再带上1万元现金和名贵香烟,去谏壁码头接货。
  这次仅仅用了1万元,重新分开填制的《货物申报单》和《舱单》就落下了船长宋立申的亲笔签名。
  同年2月13日,物贸中心委托某公司以其中一套单证向镇江海关申报进口总价为458217美元的苯乙烯954.62吨。这次走私得手,共偷逃国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130多万元。
  从密谋策划到第一次得手,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而这一个多月编织成的“走私链”,眨眼间就换回了数不完的钞票。从此,在孔令侯的督促下,镇江物贸中心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开始了疯狂的行动。从1996年1月到1997年4月的15个月间,勾结外商、船公司、船长、代理、仓储单位参与组成的特大走私团伙,用了14个航次,共进口化工原料3万余吨。此案涉案金额1.5亿元,偷逃税款高达2500万元,创下了建国以来江苏境内走私案值最高的纪录。
  由于镇江谏壁油库因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被海关查过一次,使得孔令侯如惊弓之鸟,立刻终止了在镇江的走私活动,将业务转移到苏州工业园区。在那里,他和王伟因虚开增值税发票,被逮捕法办。
  南京海关党组对这起来自举报的案件线索高度重视。4月4日,南京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正式立案,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终于将这个特大走私案的主要骨干一一捉拿归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