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造福工程岂能半途而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4
第4版(要闻)
专栏:社会观察

  造福工程岂能半途而废
  本报记者 赵佩珍
  一项造福于陕西定边县人民的定边供水工程,自1990年开工兴建以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至今仍未完工。定边群众眼看着花巨资买来的设备白白闲置,黄河水引到了县城却喝不上,心凉了,怨气也大了。造福工程为何半途而废?记者日前赴定边作了调查。
  定边县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生态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水资源奇缺,又是苦氟水地带,是我国氟中毒、碘缺乏病的高发区。兴建定边供水工程,就是要解决当地人畜饮水困难,防治地方病,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改变老区的贫困面貌。
  定边供水工程规划从宁夏、陕西两省区的水利工程共用部分黎明泵站引水,经过三级泵站提水,通过62.5公里的输水干管,将黄河水引至定边县城南7公里的新圈水厂,再经过净化处理后,把水送到定边县城。工程总投资2.4亿多元,建成后,可解决定边县氟病区13.3万人、33.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增加灌溉面积6.91万亩。
  记者沿黎明泵站,经牛家口子、宋家堡、王家场三座泵站调查,只见被沙漠包围的厂房落满沙尘,每座泵站除留有1人看守外,无人保养维护,机电设备严重锈蚀。长长的渠道受风沙危害,损坏严重,大部分已被淤积。新圈水厂是定边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向定边县城供水任务。水厂竣工已4年,可厂房设备一直闲置。看门的沈师傅说,看守了几年水厂,一直没喝上黄河水,心凉得无法说了。他边说边摇头。
  据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有关同志介绍,对一个县的供水工程投入这么大的资金,在陕西省从来没有过。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定边供水工程视为省上投资建设项目,资产属省,由榆林市管理。从1997年11月11日试通水之日起,作为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我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榆林市引黄工程负责人则说,定边供水工程实施管理的关键是协调、资金和技术问题。立足点应是有利于工程及早运行、有利于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因为是跨省工程,市级不好管理。另外,榆林市缺少水利技术专家,缺少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经济上也难以承受,不具备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条件。
  定边供水工程是陕甘宁三省(区)扬黄工程的一个部分,整个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工程自1987年底经国家计委批准开工兴建至今已12个年头了。原计划在“九五”末建成并发挥效益,如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数量不及设计的1/10,农灌区开发也只有设计的1/3。其中,宁夏盐池、同心县专用部分完成农灌区开发10.3万亩,占总开发面积的45.2%。甘肃环县专用部分按原计划应有11个乡受益,目前只一个乡象征性地受益。而且由于专用工程不能发挥效益,造成共用部分工程设备闲置。
  造成工程半途而废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资金。定边供水工程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世界银行贷款,另一部分则由省水利、财政、扶贫资金等几方面共同负担。由于国内配套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加之施工材料、机电设备价格上涨,人员工资增调等政策性变化的原因,使得定边供水工程实际上是干干停停。据有关部门统计,10年来,工程配套资金到位率好的年份是94.9%,差的年份只有19.3%。目前定边供水工程已停工3年,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另外,随着工程成本越来越高,“建得起养不起”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也使一些领导在认识上不尽统一,从而使定边供水工程久拖不建,成了“半拉子”工程。
  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对定边供水工程非常重视,有关领导多次批示协调解决。最近,程安东省长指示:我省在这个项目上不能落后,该出钱的必须拿,此项工程应以发展经济为主,兼顾定边供水。
  陕西省水利厅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近日再次对定边供水工程进行了实地调查后提出了解决方案。盼水心切的定边人民,从中也看到了希望。
  编后
  兴建造福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按计划自始至终地把已经确定的造福工程建好,是当地党委和政府的责任。陕西定边供水工程建了10年未完工,成了“半拉子”工程,虽有客观原因,但工程现状实在难以向依然生活在高氟区的老区人民交待。类似情况在这项整体工程的其它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为民造福的好事没有办实、办好。所幸的是,定边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陕西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只要提高和统一认识,积极协调,真抓实干,是能够尽早建好这项工程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