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德国:铲除右翼温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4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德国:铲除右翼温床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今年7月27日在德国西部的杜塞尔多夫发生了一起至今尚未破获的爆炸案,9名外国人,其中大部分是前苏联的犹太裔移民受伤,这起明显有极右翼仇外排外背景的暴力行凶事件极大地震动了社会各界。德国统一10年来,有新纳粹、光头党背景的类似事件屡有发生,难民营被烧、外国人被殴打致死、犹太人墓碑受到污损等等。过去人们认为,这些主要发生在原东德地区、案犯主要又是少数街头恶少的案件不值得大惊小怪,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失业情况的改善,右翼阵地会相应缩小;对各种类似的暴力事件,运用现行的法律手段进行打击就够了。杜塞尔多夫的爆炸案向人们表明,右翼不仅仅是东德的问题,而是整个德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右翼的暴力行为正在升级,手段更加残忍、阴险;国家必须采取新的措施去制止右翼的暴力行为。
  连日来,德国各个政党、工会、宗教界在严厉谴责这起爆炸案的同时,从立法、执法、对青少年的教育等各个方面积极探讨铲除右翼温床的手段。杜塞尔多夫所在的北威州内政部长说,德国应当奋起,要以对付洪水的紧迫感去同这股新纳粹的逆流进行坚决斗争。
  右翼势力人数少能量大
  右翼极端分子有各种派别,其中既有目前仍具有合法政党地位的政党,也有新纳粹和光头党,他们各有其特点和行动方式,而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仇外排外、敌视左翼。从总体来说,他们人数不多,但受影响的追随者和暗里对其表示同情的人则难以统计。仍然具有合法地位的是德国国家民主党,有6000个成员。其外围组织有“国家民主党大学生联盟”、“国家民主党青年团”和“国家政治犯及其家属后援组织”等,各自约有几百个成员。新纳粹团体大都以联合会身份注册,以“自由战友会”名义出现的新纳粹团体约有150个,总计有2200个成员;有组织的光头党团体是“血和荣誉”,其骨干分子约为240人左右。德国国家民主党一直企图以合法手段扩大影响,光头党的重点活动是组织有新老纳粹内容的音乐会,出售录音材料来蛊惑青少年。合法政党中还有共和党、德国人民联盟,但不如德国国家民主党势力大。
  成立于1964年的德国国家民主党多年来企图以参加选举方式挤进政坛,但最好的选举成绩也没有突破过进入联邦议院的最低选票比例,近年来进一步下降到仅有0.4%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党近年来改变策略,开始寄希望于到街头上去吸引舆论界的注意力,举行游行示威等等。为了扩大势力,该党近年逐渐与采取暴力行动的新纳粹接触,一些骨干分子同时在两边活动。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形形色色的极右翼团体开始利用互联网传播赤裸裸的纳粹材料,而且血腥味也越来越重。一些右翼干将公然向社会挑衅,以“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万岁”作为网址名称。据德国宪法保卫局的统计,去年来这类网站的数量和制作质量都在提高。
  1996年,极右内容的网页为32个,1998年上升到200个,去年已达到330个,今年头几个月又增加了140个。互联网已经成为极右翼互相串联、动员和组织联合行动的重要手段。在这些网页上极右派成员不仅公然号召把外国人赶出德国,甚至悬赏杀害“左翼害虫”,公布被他们视为敌人的黑名单。有的网页甚至赤裸裸地煽动新纳粹分子要各自为战,不必等待“上级”的指示。而有些网页则专门以否认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为宗旨。而且,这类网站不少都是设在境外,如美国、加拿大、瑞士等,给查获带来很大难度。
  法制国家的窘境
  杜塞尔多夫爆炸案发生之后,如何进一步打击极右翼势力成为德国社会各界讨论的中心议题。各种建议方案纷纷面世,诸如加快审理从速判决、在警察局中建立专门机构、使用边防警察特种部队、限制极右组织的游行集会权等等。德国工业联合会提出,私人企业应该解雇极右派雇员,而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要不要宣布极右政党德国国家民主党非法的问题上。
  对于这个党的极右性质,德国社会各界没有异议。但棘手之处在于按照德国法律,德国联邦政府没有这个权力,只有宪法法院有权审查一个政党的合法地位,作出判决。从策略方面看,如果德联邦政府向宪法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宣布该党非法而被宪法法院驳回,无疑等于抬高该党身价,反而客观上帮助了该党扩大影响。其次,人们担心一旦该党被宣布非法,极右分子的活动可能转入地下,更难控制。
  在德国的宪法体制之下,宣布一个政党非法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要求禁止一个政党必须拿出证据,证明它违反宪法,危害国家的基本民主制度。而什么叫危害国家基本利益,又不能仅仅依据其是否承认现行制度,而要取决于其是否“以进攻性的姿态面对现存秩序”。德国战后半个世纪以来,宪法法院仅仅行使了两次宣布政党非法的权力:1952年“德国社会主义帝国党”因其“重新煽动反犹主义”、“沿袭纳粹党的思想、纲领、组织原则”而被宣布为非法,予以解散;1956年德国共产党在原西德被宣布非法。而现在的德国国家民主党为保住合法地位,多年来避免在其纲领中提出明显的极右口号,同时又有意避免暴力行为,因此要提出雄辩的理由也非易事。德国各政党的意见是,要起诉它就必须一次成功,否则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在其他方面,德国这个以法律繁复著称的国家也突然发现其作为法制国家的窘境。例如,德国工业联合会提出的私人企业开除极右雇员的建议,算不算违背了“任何人都不应因其信仰而受到歧视”的基本法(即宪法)的基本规定?许多人批评道,法律程序冗长繁复,对新纳粹分子的判决拖得太长,客观上助长了新纳粹分子的气焰。
  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
  杜塞尔多夫爆炸案以来,德国政府司法界从法制方面想了不少主意,例如联邦总检察院将直接管辖极右分子案件,刚成年的新纳粹分子将按成年人标准治罪,特种警察部队将承担同新纳粹分子作斗争任务等等。这些建议反映了德国社会各界的觉悟,当然都是值得欢迎的,但正如很多人正确地指出的那样,仅凭法律不足以扫清新纳粹,重要的是要从人们的头脑中扫除排外仇外等错误思想。
  柏林自由大学所作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具有右翼观点和思想的人在柏林和勃兰登堡州过去两年中有所增加。这项研究对2000人进行民意调查,结果是有反犹、排外、
  民族主义和极权意识的人,在柏林有12%,在勃兰登堡州有21%。例如,勃兰登堡州有15%的被调查者认为“外国人应尽快离开德国”,有48%的人认为在职业招聘中应优先照顾德国人。而且,调查结果表明,具有极右思想的人并不仅仅存在于青年之中。正因如此,在目前的社会大讨论中,很多人提出,要从学校教育入手,对全社会加强政治教育。各种组织和倡议应运而生,重点是向公民普及对极右思想体系危害的教育,联邦政府将增加对这些活动的拨款。
  值得思索的深层背景
  极右翼思潮近年在欧洲并非个别现象,不仅德国有,法国有,就连瑞士、瑞典这样的国家也有,而仇外排外是其共同特点。有些论者指出,这实际反映了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人对民族国家特点的日益丧失而惶惶不安,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差、处于社会下层的居民对未来的恐惧,担心在全球化进程中丧失其地位。即以德国为例,虽然政府始终不承认德国是移民国家,从政策上不断收紧移民政策,但事实上却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吸收移民。不久前,德国总理施罗德接受德国经济界的要求,发起“绿卡”行动,在世界范围内招募计算机专家,就是全球化进程中移民趋势不可逆转的明证。而上述民意调查的结果表明,恰恰是社会下层,例如失业者的仇外排外情绪更加强烈,勃兰登堡州37%的失业人员有极右思想,柏林有23%。极右暴力活动在经济体制骤然转型的德国东部特别突出,应该说印证了上述论者的观点。对于欧洲各国政府来说,更加有效地动员组织本国公民主动地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也许是扫除极右翼势力的治本方案。
  图为德国国家民主党成员在柏林勃兰登堡门前举行集会。(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