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人工耳蜗 耳聋患者听得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5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大夫信箱

  人工耳蜗
耳聋患者听得见
  曹教授:您好!我女儿今年三岁半了。孩子出生后对很大声音没有什么反应,开始我们也没太在意,直到孩子1岁多以后,我们发现她不会说话。我们跑遍了当地的很多医院,经过检查被诊断为全聋和聋哑症。据说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令我们非常失望。眼见孩子慢慢长大了,以后的人生道路还很长,最急迫的上学就成问题。最近听说人工耳蜗可以帮助全聋人恢复听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很想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聋儿家长:吴继祥
吴继祥先生:
根据您介绍的情况看,您女儿患的是深度感音神经性聋。对于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通常采用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来恢复其听觉功能。助听器的作用是利用患者残余的听力使他们听到外界声音。对于没有残余听力的全聋患者则没有多大帮助。研究表明,多数全聋患者的病变主要位于内耳的听觉感受器——毛细胞,而听神经多是完好的。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它将外界声音转换成电信息,利用植入内耳的电极,取代内耳受损的毛细胞,用电流直接兴奋听神经使患者重获听觉。
  多通道人工耳蜗是近年国际上开发研制成功的高科技生物医学工程装置,目前是使重度及深度感音神经性聋(包括全聋)恢复听觉的最有效手段。全世界已有3万多人受益于人工耳蜗,成年人约占1万多人,其中半数可以使用电话,借助看口形,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与人自由交谈。语前聋儿童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觉语言训练,不仅可以听懂语言而且可以学会说话,其中一些小孩已经进入正常学校。对于深度耳聋者,人工耳蜗的效果明显好于助听器,因此植入人工耳蜗儿童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人工耳蜗由体内和体外两部分装置组成。
  体内装置包括接收电路和电极。接收电路的核心部分是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在一个比5分硬币略大的陶瓷或钛合金密封外壳中,以防止体液对电路的侵蚀。电极由长约26毫米,直径0.6毫米铂依丝及硅橡胶制成,一端与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手术植入耳蜗内。所用材料与人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从理论上讲可终生使用。体外装置称为言语处理器,有体配式和耳背式两种。内装话筒,言语信号编码电路板及发射装置。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是,外界声音(包括语言)先由言语处理器内的话筒采集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特殊的编码处理,生成一种能保留语言规律的电脉冲,再由发送装置变为无线电波通过戴在耳后的电磁感应线圈发射到体内。植入体内的接收线圈收到信号后,按照指令通过植入耳蜗内电极刺激听觉神经使聋人产生听觉。体外和体内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过电磁感应完成,二者之间为皮肤相隔,没有导线连接。
  耳聋者根据是否会说话可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语前聋是指会说话前已发生的耳聋,因此失去了学习说话的机会。对于语前聋患者除需要恢复听觉外,还要进行语言学习。一般要求植入年龄为18个月至17岁,手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超过17岁学习语言比较困难。语后聋患者不需要进行语言训练,任何年龄均适合植入。除年龄因素外,患者应为双耳深度聋或全聋——即无法借助听器听懂讲话,没有外耳、中耳疾病及全身性严重疾患。还应具备心理稳定,对手术效果有正确认识并能长期坚持语言听觉训练。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当无法借助助听器时,应尽快接受人工耳蜗植入。一般来说,听力丧失时间越短手术后效果越好。时间拖久了,听觉神经退变加重,将会增加语言训练难度,影响效果。
  北京协和医院自1980年在国内首次为语后聋成年人植入单通道人工耳蜗以来,已经开展人工耳蜗临床和科研工作近20年。1995年在国内首次引进国外多通道人工耳蜗,已成功地为70多名语前聋儿童和语后聋成人施行人工耳蜗植入,取得满意效果。所有语后聋成人借助看口形可以与正常人进行日常交流,一部分可以使用电话。聋哑儿童经过数月至一年多的听力语言训练已经不同程度地会说会听简单的词句。少数儿童已进入正常学校学习。目前我们使用的人工耳蜗装置均为国外产品,价格较昂贵。
  我建议您尽快到有条件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您的女儿是否适合植入人工耳蜗。
  医生 曹克利
  作者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主任医师。
  自80年代起参加北京协和医院人工耳蜗科研和临床工作,该工作曾两次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后赴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进行人工耳蜗的研究和临床培训。于1995年和1997年在国内首次分别引进澳大利亚和奥地利多通道人工耳蜗。先后主持完成与人工耳蜗有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和卫生部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发表论著20多篇。还多次出席国际人工耳蜗会议并宣读论文多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