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艺术歌曲比赛试出真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5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文艺广角

  艺术歌曲比赛试出真金
  本报记者 刘琼
  ●我国近年来首次完全不借助电声的声乐大赛!
  ●男中音喜获大丰收,选手代表全国一流水平!
  无法忽视的重大价值,使首届全国艺术歌曲比赛成为不久前结束的第二十五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璀璨明珠和专业人士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关注的焦点。
  作曲家刘廷禹痛心地说,多年来,声乐事业产生严重倒退,假唱恶习四处弥漫,演唱水准日益下降。在此背景下,文化部举办艺术歌曲比赛难免要肩负辨正视听的重责。比赛结束,词作家凯传毫不含糊地断言:“在中国音乐史上,首届艺术歌曲比赛将成为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里程碑。”他的理由是,通过比赛产生一支声乐队伍的精兵强将,又从创作实践上推出一批艺术歌曲的典范,使全社会都来关注艺术歌曲。
  这是首届艺术歌曲比赛,比赛的章程和原则尚在探索,比赛结果也许见仁见智,但是,在一百多首作品中,《绿色的承诺》和《春雨》两首新作脱颖而出,获得众口一辞的赞赏。无论是前者的动人旋律,还是后者的伴奏精致,都体现了好听又好唱的明显优势,比赛还没有结束,旋律已在少数观众的嘴里哼起。它们的“好运”引起大家的深思。
  有一批“先锋艺术家”创作时丝毫不考虑大众欣赏习惯,走偏激和绝对路线,创作的作品都是一次性的,听过的人不想再听,演奏家一看就发憷。“几十年来,为什么许多艺术品只能在圈子内交流,推广不开?就是这个原因!”作曲家杜鸣心一提起这个话题就激动,“交响乐音乐会票卖不出去,不能光埋怨观众的鉴赏水平不高,作曲家应当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作品到底能不能让人接受。”艺术歌曲创作也要考虑与观众的沟通,要关注人类相通的情感和社会情操,包括亲情、爱情、友情。歌唱家田玉斌说:“有些作品写得假大空,缺乏生活,这是当前音乐创作中的一种很不好的倾向。艺术歌曲创作应该多侧面,更丰富地表现生活。”
  除了歌词创作假大空、重大题材表达不准确外,演员的二度创作是否出色也是制约参赛歌曲现场能否出效果的重要因素。舞台艺术最终要靠演员体现。比赛中,许多演员的声音十分脆甜,但徒有一副好嗓子,却不能传达作品的思想情感。作曲家顾春雨就认为,经典作品流传至今,作品本身固然很好,也跟当年传播演唱的人有关。他还认为演员演唱的到位与否,与演员的综合素养与用功程度密切相关。
  通过比赛产生优秀艺术歌曲和歌手,是文化部艺术歌曲推广活动中一项重要举措。文化部艺术司司长王文章对艺术歌曲的推广充满信心,他说提高与普及,专业与业余相结合,推广活动才能广泛、深入、长期坚持下去。另外,为鼓励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文化部向五十一名获奖作品和歌手发放了一定数额的奖金,这在此前由文化部组织的各类比赛中并不常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