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油画为什么占上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6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在“2000中国艺术博览会”上,油画再一次占上风。一年一度的中国艺术博览会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窗口。它所显示的,既是认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重要参数,也是预测其未来形态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
  油画为什么占上风?
  本报记者 邵建武
  中国艺术博览会自1993年创办以来,迄今已经是第八届了。前四届,中国画一直引领风骚。1997年的中国艺术博览会上,参展油画作品占作品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一,首次超过中国画作品。此后,其比重逐年增加。到今年,油画无论是展位数,还是参展作品数,均遥遥领先于中国画。
  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形成了博览会、拍卖行与画廊三足鼎立的态势,而中国艺术博览会一直是三足之一“博览会”的中坚。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窗口,中国艺术博览会所提供的数据,既是评估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重要参数,也是预测其未来形态的重要依据。因此,参展油画的占据上风,被此间人士断定为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种质的变化。
  是谁把油画推上去的
  简单地来说,自然是市场的需求把油画推上去的。细说起来,则涉及到学术评估、市场定位、收藏群体、销售途径、运作机制乃至创作与收藏的心理等等。
  在美术理论界,有一个专门术语来概括那些有市场行情的作品,它就是“商品画”,也即人们常说的“行货”。在油画界,远比中国画界严格,理论家们不仅对那些堆积在商场楼梯拐弯处的低劣临摹作品嗤之以鼻,而且把许多成名画家的作品也归入商品画之列,连一些声名远播的艺术家的作品也难以“幸免”。在这个评估中,构成“商品画”的几个因素是明确的,也即:这些作品在技巧上是成熟的,而不是探索性的;在风格上是让人看得懂的,而不是晦涩的;在情调上是明快的,而不是低沉的。学术品位上的这种定性,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市场定位,所以,这些作品在价格上,有增值可能的,可以成千上万,否则便不能超过千元。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创造神话,但也害怕自己“创造”了笑话。所以,和西方艺术品市场标准一致的中国油画作品自进入市场始,便后来居上,成为最为成熟的一类艺术商品。成熟的商品自然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正如中国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杨悦浦所说:改革开放之后,油画一进入市场就没有太大的“暗箱操作”,无论从销售渠道、收藏对象、价格定位、学术品位都有一个较为正常的运作过程和理想意义的市场状态。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国家经济形态的变化既创造了许多经济的奇迹,也培养了几代经济能人。随着科技含量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日益增加,在经济领域里崭露头角的是一批拥有现代科技与管理能量的知识分子,而他们的文化准备,大多来自油画的故乡———西方。这种知识上乃至文化上的血缘关系虽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冲击,在许多方面有所淡化,但在艺术品市场,特别是私人的欣赏性收藏上,还是十分牢固的。因此,在他们的选择中,油画自然是首选。更何况,在绝大多数老百姓刚刚从大杂院搬进经济适用房时,他们已经拥有高级公寓甚至别墅。他们有高大宽敞的客厅需要装饰,他们有能力、也觉得有必要来实现一种他们自认为高雅的文化追求。
  需要指出的是,油画在市场上的这种“胜利”一方面为其它门类艺术品进入市场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另一方面则给油画家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使进入市场的油画作品不沦为一种文化快餐,快餐毕竟上不了台面。
  是谁把中国画打下去的
  说油画占上风,是相对于中国画而言的。创作队伍庞大、收藏群体广泛、历史无比悠久的中国画所以在博览会上被油画打败,说到底是中国画把自己打败了。把中国画打败的两记重拳,一是“假”、一是“糙”。
  “假”这一拳是那些从事中国画市场运作的商人与经纪人打的。在中国画依然占上风的拍卖业,如果不是那些古代的优秀艺术品与现当代艺术大师那些流传有序的优秀作品撑着门面,中国画还能不能在拍卖记录上力拔头筹,还真难说。如果说那些前人制造的他们的前人的赝品,因为他们本身已经是古人,有些还是名人,从而使这些赝品不无价值的话,那么当代人制造的赝品就只能使收藏者血本无归。像这些花钱买不来吆喝、打落了牙齿只能往肚里吞的买卖还有谁能做、谁还做呢!虽然拍卖行对拍品的真假不负责任,但还有或多或少的艺术鉴定者参与其中,还有跑不了的拍卖公司可以让人找得回公道。而在集散性极强的博览会上,前几届常见的画廊陈设的名人字画,到这几届已经是难见踪迹了。没有了名人字画撑腰,中国画想在上述科技型富人那儿与油画打擂台,可不是门儿也没有。
  “糙”这一拳是那些成名中国画家打的。在博览会上,每一个展位都比较狭窄,难以展示成名画家的代表作;在博览会上,除个别作品外,多数作品的价格均在中档以下。这两个客观条件使中国画界的成名人物左右为难。如果展出有分量的作品,价格高了,不能成交,白贴了展位费;展出价格相当的作品,又都是粗糙之作,有伤自己的大雅。所以,他们常常以博览会是“艺术大集”为由而不参与。实际上,他们在各地走穴“创作”的应酬之作、在家里以低价位出售的“不理想的作品”连参加博览会这样的“艺术大集”也不够格。前四届,因为有“弘扬民族文化”的意愿,中国艺术博览会等几家博览会都无偿提供展位,盛情邀请一些成名中国画家参展,到如今,双方对此都有些“意兴阑珊”了。听说,在今年的中国艺术博览会上,参展的中国画作品有了些起色,到现场一看,和阵营强大的油画展区比较,和气势如虹的雕塑主题展区比较,和琳琅满目的陶瓷展区比较,中国画展区虽然有些起色,却如萤火虫般,虽然不无光亮,却是过于孱弱。中国画在博览会败下阵来,并不能说明中国画在艺术品市场上败下阵来,更不能说明中国画在创作领域败下阵来,但如能由此而看到中国画在艺术品市场、在创作领域存在着的隐忧,大概不算多余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