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人生贵淡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6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茶楼

  人生贵淡泊
  王华超
  写下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两位名人淡泊养生的故事。
  一位是任继愈,自言“喜欢做一个世间俗人”。任老认为:“养生,主要靠自己,不必天天惦记着自己的健康,顺其自然最好。《老子》中说‘忘其身而身存’,有其合理性。”早已在宗教各个领域颇有研究的任老,至今仍在“多读书,多睡觉,多用脑(只指学问)”,汲取人类最好的精神营养来“养心”。任老从不服用任何补品,他从祖国医典“血由气生,气由神全”中,得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的观点。
  另一位是梁漱溟,“不求长生,不虚此生”,对生死看得很开。梁漱溟一生勤奋,一生坎坷,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磨难,也经受过在恶劣政治环境下被曲解误解的痛苦,然而他竟活到了九十五岁高龄,甚至被誉为“超标准的健康老人”。其中的奥秘则是淡泊无我。他的儿子对此有很深的感受:“人的心思和活动往往为意欲达到一己的某些目的所驱动”,“而从先父那里感到的是无所图,即无我。我以为他一生为之忙碌的许多事,都只有用‘无我’二字才能理解。”他应人之请题字时,常常写的是“无我为大,有本不穷”八个字。正因为他有恬淡无我的心境,因此面对名利荣辱,能有一个平静的心态。梁漱溟也常说:“情贵淡,气贵和。惟淡惟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梁漱溟不置产业,不求奢华,一生俭朴,有人说他“生活简约一如持戒律之僧”。在逆境中不灰心消沉,在顺境中不居功自傲,他常以诸葛孔明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勉己勉人。1979年,他的孙子考上大学,但为专业不合心而烦恼,梁漱溟立即写信劝导:“得失利害之念愈少愈好,应当有一切平等观。要超然物外,高瞻远瞩,莫堕入成败得失窟中,胸怀不能高爽,更易措置多乖,更容易失败了”。诚如他儿子说的那样,他的父亲之所以长寿“乃得之于对事对人的无我,以及平日生活态度的超然物外,远非得之擅长颐养。”
  人生贵淡泊,淡泊是古今许多人一生之所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算得上是个淡泊者。“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凭着淡泊,颜回成了千古安贫乐道的典范。淡泊是人生的一种坦然,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淡泊可以放飞心灵,淡泊可以还原人的本性。淡泊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努力中体验欢乐,在淡泊中充实自己。拥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心更加纯净,事业更加辉煌。淡泊是远离名利,远离喧嚣和纠缠,走向超越。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时仍有与花相悦的从容,淡泊是别人都忙于趋本逐利时仍然保持宁静。淡泊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