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数字图书馆,离我们有多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7
第4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

  数字图书馆,离我们有多远?
本报记者 丁玎 杨明方
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支柱,数字化和网络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由于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也将是信息高速公路上最大的信息源,因而图书馆的数字化就成为现今人们关注的焦点。
动人前景:数字图书馆是个什么样
设想您是一位普通读者——
有了它,您只要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一次性地输入某个关键词,全国任何一家图书馆有关这个内容的藏书和多媒体信息便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您眼前;
有了它,您再也不会有兴致勃勃地去图书馆借书却被旁人捷足先登的烦恼,再也不用为查一个资料行万里路、跑遍各大图书馆去苦苦寻觅,您完全可以足不出户读万卷书,逍遥畅游于知识海洋中;
有了它,您还可以打开一本E-book(电子图书),听到与常规书同样的翻页声,闻到清新的油墨香,聆听生动的讲解……
这些也许曾是您的梦想,但它——数字图书馆的建成将使美梦成真。
8月21日上午,在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向我们演示了中国数图网(www.d-library.com.cn)数字图书馆的实验演示系统。该系统以千家诗、中国古代建筑、北京故宫、海洋世界和宇宙的结构5个资源库为例,读者可以通过全文检索框直接输入“故宫”,就能一举网罗大量常规网络难以收齐或四处杂陈的信息资料。这显示了数字图书馆的一大主要特征———跨库检索功能。它突破了一般网站只对信息资源的主题、标题进行标引而造成的检索局限性,通过对资源内容的精当标引,实现跨库检索,能够帮助读者快速全面地收集到所需资料。
目前,国内外对“数字图书馆”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大致说来,数字图书馆就是采用高新技术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互联网上信息分散的现状。专家预测,它的建设不仅给图书馆业带来一场革命,而且也为文化传播打开了电子时代的大门。数字化馆藏凭借高新技术,可以经济、快速地传播,方便地被人们利用,从而不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以说,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的载体和催化剂。也正因为如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自1998年7月被提出以来,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和平介绍,今年初,文化部与21个部委、单位协商组建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目前,联席会议办公室正在组织制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实施方案”,着手数字图书馆有关标准规范的研究以及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的研发。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巨大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使之成为我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起一批以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影视中心等为代表的资源库,形成巨大的知识宝库;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源网络体系,为用户提供对各种资源库的快速查询与检索;开发智能化中文用户界面和廉价的用户接入设备,使用户可以远距离地、像收看电视一样方便地获取网上资源。
技术瓶颈:中文信息数字化是道坎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在互联网的信息中,90%以上是英文,中文信息少得可怜;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流量中,我国目前分别仅占0.01%和0.05%。在我国的IT行业流传着一句话:中国的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是“INP”。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信息只有“News”(新闻),除此之外就是“Nothing”(什么也没有)。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没有很好地解决中文信息的数字化问题。建设数字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中文图书资料输入计算机系统,转化成网上中文信息数据库。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工作组组长孙承鉴认为,建设数字图书馆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良好的网络环境,应建立在宽带网的基础上;二是要有大量的数据资源,目前网上的数据资源作为基础资源还不够,还要进行加工;三是要有软件技术的支撑,解决资源的存储、检索、组织等问题。
数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田捷博士告诉记者,对中文信息的处理,第一步是非键盘输入,第二步是高效地压缩,第三步是获取信息的权限问题,实现受控阅读,以有效地控制盗版。
田捷介绍说,数字方舟日前推出了一套数字图书馆技术,包括自动化扫描与信息编辑加工系统、数字媒介存储与检索系统、电子商务网站发布系统等,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中文纸介质信息的数字化问题,每分钟全自动扫描录入图书资料可达160页(双面),而且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图像压缩技术,使得相同容量的信息,其存储空间更小,传输速度更快,并可根据传统习惯组织成书本、档案册、票据本等。它同时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等一系列解决方案。一些研究者指出,数字图书馆是以各种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系统,发达国家虽已有规模型的成果问世,但仍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许多技术仍在探讨之中。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在整体规划、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有不小差距。这次数字方舟公司的技术突破,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带来了佳音。
社会环境:尚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
在回答记者“数字图书馆离我们还有多远?”的提问时,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周和平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只能说,数字图书馆正在向我们走来。”的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数字图书馆的建成还有一段艰难曲折的路要走。除了技术问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还面临着其他挑战。
版权问题十分棘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资源,而资源的加工首先遇到的就是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问题。其实,这也是世界各国在网络时代共同面对的新课题。对于图书馆来说,可以花大力气把馆藏文献转换成数据文本保存起来;但按照现行法律,如果要把它放到互联网上,则必须获得作者或出版者的授权。正是因为牵涉到版权因素,目前已经开通运行的数字图书馆试验网的网上资料非常有限。这种状况不能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也非常不利。因此,当务之急是在网上作品的著作权方面制定出短期内可行的方案及长期的立法保证。
重复建设令人担忧。目前,由于缺乏一个全国性的数字图书馆宏观规划,各单位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大多处于各自独立、相对分散的状态。因此,在相当广的范围内存在着潜在的重复建设问题。实际上,数字图书馆工程不仅是高科技项目,也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文化工程,必须由政府出面来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周和平说,理想的模式是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各级地方图书馆从地方信息资源做起,用统一的标准建设各具特色、有所分工的数字资源库,实行资源共享。举个通俗的例子,只要有一家图书馆对《红楼梦》进行了扫描、加工,其他图书馆就没有必要重复劳动,可以直接分享或有偿获取这些数据资源,从而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