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外来务工青年的“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8-29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外来务工青年的“家”
  杨薇 项文海
  注重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养教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解放军杭州疗养院团组织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杭州疗养院现有18至30岁的外来务工青年83人,大多数来自贫困的农村,在院里从事服务员、厨师和水电工等服务保障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为了使用好、管理好这个不穿军装的群体,院团委着力营造一种家的氛围,使他们进了杭疗的门,就成了有组织的人。对务工青年中的团员,重新进行注册登记,使其组织关系不断线;对团外青年,按工作分工编入相应的小组和支部,使其追求上进有依靠。现在“杭疗”成立了3个外来务工青年团支部,分别选派3名熟悉团的业务、组织领导能力强的干部担任团支部书记。
  外来务工青年各有各的想法,外出打工的动机也不一样,许多青年想通过打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自身的价值。对此,团委一方面定期向外来务工青年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灌输,另一方面先后组织他们观看杭城新变化,参观浙江省五年辉煌成就展,走访杭州市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东冠村等,实行开放式教育,使他们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20年来城市和乡村的巨大变化,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来院疗养的老干部大多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许多老干部应团委之邀,乐于用革命道理来言传身教。10岁就参加红军的何明晶老前辈畅谈长征精神,使外来务工青年懂得了坚忍不拔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新时期青年应该发扬光大的好传统;战斗英雄魏来国讲述他用115发子弹消灭了112个敌人的动人故事,使外来务工青年明白了业精于勤,干一行就要专一行的道理;全国优秀辅导员王遐方讲授“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做一个无愧的人”,使外来务工青年校正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外来务工青年远离家门外出打工,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不稳定感。为了增强他们的安全感,院团委着力于创造一种拴心留人的环境,用真诚的关心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称谓上,称他们为员工;在感情上,把他们看作是“杭疗”人;在生活上,为他们排忧解难;在经济上,满足他们正当的物质利益需求;在关系上,充分尊重他们的平等权利,从而形成一股十分融洽的亲和力,使外来务工青年真正把团组织看成是自己的依靠。
  几年来,外来务工青年在疗养院平凡的服务岗位上,不仅有一种成长进步的荣誉感,而且有一种被理解尊重的自豪感;不仅学会了一些待人处事的方法,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服务技能。疗养三科厨师长董淑谨,在“杭疗”做了8年的饮食服务工作。他从一名普通的炊事员,成长为一名特三级厨师。前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被杭州市评为优秀外来务工青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