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8阅读
  • 0回复

机场“历险”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01
第7版(国际)
专栏:欧洲之旅

  机场“历险”记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 罗晋标
  8月,是意大利夏季休假的高峰期,政府机构都不办公,甚至连一些商店也关门歇业。这无疑给正在意大利进行采访活动的《欧洲之旅》采访组出了个大难题,部分采访活动只得作罢。
  正在采访组为此发愁的时候,凤凰卫视的编导们灵机一动,出了个采访意大利中产阶层普通家庭的点子,要记者帮忙寻找一位理想的采访对象。这时,已是晚上10时50分,第二天上午就要采访,时间紧迫。一个个熟识的意大利家庭浮现在脑海,记者想到了好朋友萨罗·马伊萨诺。他是工程师,原在埃尼财团任职,现已退休,但有许多“顾问”工作,比退休前还忙;妻子克里斯蒂娜,退休后在家料理家务;女儿朱丽娅博士,在国家铁路局任稽查员。晚上11时,我冒昧地拨通电话,说明意图。萨罗表示可以接受采访,但女儿第二天上午要赴土耳其休假一周,老两口需开车送女儿去机场,中午才能回家。与编导协商之后,我们决定采访活动就从父母在机场送女儿开始。萨罗“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接受了这个特殊要求。
  8月14日上午9时,我和编导刘璐小姐、摄像东涛先生一起驾车提前来到了钱皮诺机场。9时半,萨罗家的小轿车出现在机场门口,我们与这一家人简单寒暄了两句,拍摄便开始了……我们顺利地拍下了机场外景和父母送女儿的场面。从机场外到办理登机卡处,有许多将去国外休假的意大利人排着长队。人群中,我们的专业摄像机非常引人注目。这时,大厅内两位穿便衣的保安人员过来盘问,问我们来自何方,是否有摄像许可证。其中一个叫维雷的保安人员则强调,如系电视台的,不允许拍摄,私人拍摄,则可以。记者便随口说是私人拍摄,于是他们未加阻拦。我们刚刚舒了口气,以为万事大吉,继续在大厅内拍摄送别场面。突然,一个人高马大的警察出现在我们面前,气势汹汹地说:“这是军用机场,目前又是特殊时期,你们不能在此摄像!”我解释了半天也无济于事。东涛在门口继续拍摄外景,不料那个大块头儿警察又出现了,这次更凶:“我对你们说过不能拍,为什么还拍?!我说不能拍,就不能拍!”说完,他一把抓住东涛的摄像机恶狠狠地说:“走!到我的办公室去!”我们被带到了边防警察的办公室,审查、盘问正式开始了。记者把护照和居留证交给了边防警察,编导也拿出了她的护照,他们开始在电脑上核查。“那位先生的证件!”摄像师东涛没有随身带护照,因为怕丢,由带团的人统一拿着。我们说明原由,但得到的回答是,“请把证件赶快送过来!”这下坏了,采访组在别处活动,手机又联络不上……与此同时,那个大块头警察叫来了一位技术员,要东涛打开摄像机,拿出所有录像带,并认真检查摄像机,似乎在看里面是否藏着什么。摄像机里只有一盘刚刚用过的小小的录像带,技术员只得装好摄像机。然后,那位技术人员打开设备,看了录像带里的东西,转身告诉那个大块头警察,没有录上什么不可以拍的东西。但警察不信,又亲自看了录像带,最后决定,洗掉在办理登机卡的大厅内的全部镜头,只留下在外面送行的镜头。我们只好照此办理。此后,大块头警察告诉边防警察,“我这边的事完了”。
  记者说明情况后半开玩笑地说出了一位著名教授的名字,并称自己是他的朋友。边防警察回答说:“我们认识这位教授,他常在这里坐专机。好吧,就这样吧,以后出门都得带上证件!”最后记者对在场的警察说:“谢谢你们!我将向你们认识的我那位好朋友讲述今天发生的故事!”(本报罗马电)(7)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