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以科技推动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西藏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04
第4版(要闻)
专栏:

  以科技推动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西藏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
  本报拉萨9月3日电 记者王建新、岳富荣报道:西藏自治区依靠科技深化改革,推动高原畜牧业尤其是牦牛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升。1999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258元,其中畜牧业收入占50%以上,牦牛业收入占畜牧业收入的50%以上;人均占有肉类57.73公斤、奶类82.55公斤,人均占有肉类高于世界平均水平;80%以上的牧民实现了定居和半定居,绝大多数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部分农牧民开始过上小康生活。
  西藏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资源极为丰富。1999年底,全区共有各类牲畜存栏2300多万头(只),其中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牦牛存栏达400余万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作为高原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基础产业,西藏畜牧业尤其是牦牛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效益逐年上升。
  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1999年全区肉奶产量分别达14.6万吨和20.87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2.1倍和1.23倍,畜牧业产值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畜产品创汇占全区出口创汇总额的80%以上。牦牛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纳木湖牌牦牛绒衫、珠峰牌牦牛肉干以及牦牛皮革制品、牦牛头骨等旅游工业品的开发,延伸了牦牛业的产业链条。
  畜牧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西藏加大投入,狠抓了畜牧业防抗灾基地、畜产品基地、牲畜温饱工程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推行以草业为核心,以牧民定居(半定居)、草场围栏、人工种草和牲畜棚圈为主要内容的“四配套”建设。到1999年底,全区先后建设畜产品基地、防抗灾基地和牲畜良种繁育基地29个,实施肉食工程、乳品工程县51个,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县15个;累计人工种草100余万亩,围栏草场1600余万亩,改善了牧区的生产条件。
  畜牧业科技应用能力普遍提高。全区各类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得到全面建设,从事畜牧业科研、推广的科技人员有1700余人,占农牧技术干部总数的60%。在牦牛业方面,加强了牦牛基础科学研究,加大了牦牛品种的选育改良和牦牛冷冻精液研制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促进了牦牛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到1999年,全区共建成牦牛本品种选育场6个,牦牛冷冻精液站1座,嘉黎牦牛、帕里牦牛等一批优良牦牛畜种得到普遍推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