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建设巴渝秀美山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0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七大江河水土保持撷英

  建设巴渝秀美山川
  包叙定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做得怎样,既影响到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
  三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认真实施“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把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我市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条例》、《绿化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截至1999年底,全市共实施治理小流域42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万平方公里;累计营林造林1450万亩,“四旁”植树9亿株,封山育林852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0.3%上升到23.1%;改良草地
  45.5万亩,推行保土耕作措施38.3万公顷;共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5个,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通过综合治理,全市不少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植被覆盖率大大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然而,我市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还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5.21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63.26%;每年输入长江的泥沙总量达1.4亿吨,占长江上游地区输入长江泥沙总量的26%;全市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3.1%,离国家要求的45%以上的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
  为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三结合的原则,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努力为我市和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三峡库区为重点,大力实施青山绿水工程。针对库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等问题,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移民安置、淹没企业关闭破产或迁建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结合,在城镇搬迁中,把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作为新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继续推进“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加强库区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治,尤其要加强对滑坡、岩崩和裂缝的治理,减少入江入库的泥沙;加强以植树种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荒山荒坡绿化、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努力把三峡库区建设成为生态旅游观光区和生态经济区。
  在突出三峡库区生态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丘陵地区、中低山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构筑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体系,扎扎实实抓好五项工作:一是保护好天然林资源,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取缔林区木材交易市场,坚决保住现有森林资源;二是搞好造林绿化,通过生态经济林建设、低效林改造、商品林和种苗基地建设,提高绿化质量;三是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整治坡耕地;四是抓好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竹林基地、果林基地、药材基地、草地牧场基地;五是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
  治理水土流失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泽及子孙的千秋大业。我们决心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扎实工作,力争经过30年的持续奋斗,使重庆在西部率先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大开发目标,切实做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作者为重庆市市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