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别让参观学习走了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06
第2版(经济)
专栏:

  别让参观学习走了样
  新华社记者 蒲立业
  “治沙功臣”白春兰面对应接不暇的参观学习者产生的苦恼,让人无奈中颇生感慨。这件事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看似平常却又十分严肃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向劳模等先进人物学习?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本不是件复杂事,从人们呱呱坠地那天起,实际上就开始了适应环境、模仿学习的过程。但不知从何时起,一些人却变得不会“学习”了。向劳模学习这样一件本应大力提倡的事,开始走样了、变味了。概括起来,这种走了样的“学习”大致有二:第一种是头脑发热,盲目学习。此种学习者求教之心还是真诚的,但不太考虑值不值得大老远去学习,或学来的东西能否用得上。往往身边本来就有很好的典型、值得总结的经验,却舍近求远不惜舟车之苦,去讨外地劳模的“真经”;或者本是平原地区,也要去学人家山区综合开发的经验。第二种学习者便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甚至于讨厌了。他们参观学习纯粹为了图个“学习”之名,或者干脆就是借机东跑西逛、游山玩水。对他们来讲,学到什么是无所谓的,要紧的是把学习之名声“造”出去,一路上要吃好、睡好、玩好。这种形式主义的不切实际的参观学习,既浪费了国家钱财,又消耗了精力和时间,实在是危害不浅。
  如此“学习”不仅误己还误人。劳模工作繁忙,精力和时间十分宝贵。如果一天到晚都忙于接待“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所谓“学习”者,回答一些问得不着边际的问题,岂能不生烦恼?
  学会向劳模“学习”,不难,还是古人那句话“学之道,贵以专”。倘若拿出去“西天取经”的真心来,专心地实实在在地向劳模讨教,相信“治沙功臣”白春兰是愿意坐下来向“取经者”传经送宝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