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石广生就中非经贸关系发展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开辟中非经贸合作新途径新领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07
第2版(经济)
专栏:

  石广生就中非经贸关系发展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开辟中非经贸合作新途径新领域
  本报北京九月五日讯 记者龚雯报道:今天,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就中非经贸关系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新形势下,本着“平等互利、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中非经贸关系一定会取得新的进展。
  记者:今年十月,被称作新中国外交史上创举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二○○○年部长级会议”将要召开,作为“论坛”名誉主席之一,您认为发展中非经贸合作意义何在?
  石广生:发展中非经贸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需要,意义重大。世纪之交,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中非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着共同的利益。
  这次论坛,将有四十多个非洲国家的外长和主管对外合作或经济事务的部长与会,一些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也将出席开幕式。届时,中非双方将总结过去几十年合作的成果和经验,共同探讨面向新世纪的中非经贸合作原则,确定双方在贸易、投资、援助、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化、金融、交通运输等诸领域的合作方向。论坛的召开对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中非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以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产生深远影响。
  记者:中国与非洲虽相距遥远,但中非经贸交往源远流长,请问双方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如何?
  石广生:非洲五十三个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与中国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中国还同其中许多国家成立了双边经贸和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为开展合作提供了机制保障。
  中国对非贸易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非进出口总额达四十七亿多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六十九点五,其中中国对非出口二十三点五亿多美元,自非进口二十三点六亿美元,同比各增百分之三十点九和百分之一百四十点三。
  非洲是我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具有较大潜力的市场。上半年,中国在非又签订承包劳务合同五百七十三份,合同额近十二点三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三点六,完成营业额五点五亿多美元。
  中国企业在非的投资项目也已起步并初具规模。至今年六月底,中国在非洲四十七个国家建立了近四百八十家境外企业,双方协议投资额八点二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五点三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百分之八强。中国还在非洲十六个国家建立了六十二个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双方投资总额近一点二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八千余万美元,占我境外加工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十八点六。
  近五年来,中国相继在非兴建了十一个“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这些“中心”在为中非双方企业的合作提供各类服务、促进中国对非投资和双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各类援助,已建成各类项目六百四十个,涉及农牧渔业等各个领域。中国自一九九五年实行援外方式改革起,共向二十三个非洲国家提供优惠贷款援助,实施的优惠贷款项目达三十三个,大部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记者:今后中国对非开展经贸合作前景怎样?有什么新的途径?
  石广生:中国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符合非洲国家的实际需要,非洲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在的巨大市场,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发展经贸合作有着良好的客观条件和坚实的基础,开展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很大。
  今后,中方将继续鼓励中国优秀企业同非洲国家开展经贸合作,重点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国内企业到对方国家投资;继续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工程承包、技术合作、管理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非洲各国的经济建设和开发项目;办好已设在非洲的十一个“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使这些机构更好地为中非双方企业提供咨询和协助,同时,中方将随着自身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
  我认为双方应利用和完善现有的双边磋商机制,加强政府间联系,并根据双边经贸形势发展变化,适时修改和商签有关双边协定和协议,为双边合作提供法律保障;积极拓宽渠道,逐步扩大贸易规模;加强在世贸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多边领域的合作与磋商,在多边经贸体制和有关规则的制定中,协调立场,增强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谈判力量,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共同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