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新千年的呼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07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新千年的呼唤
  本报记者 温 宪 符福渊 周德武
  公元2000年9月6日纽约时间中午12时8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走上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全体大会的讲台,以洪亮的声音发表了讲话。
  江泽民主席是千年首脑会议开幕当天的第十九位发言贵宾。这是在联合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第二次走上联合国大会厅的讲台。1995年10月24日,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江泽民主席首次走上联合国大会的讲坛,纵论天下大事,发表了题为《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演。在不到5年时间内,江主席两度登上这个令人瞩目的讲坛,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作为当代最具普遍性、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需要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脚踏实地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从而渴求有一个长期国际和平环境和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也需要联合国。
  今天的千年首脑会议全体会议由第五十五届联大主席国芬兰总统哈洛宁女士和上届主席国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共同主持。哈洛宁女士宣布,每位发言者限定时间为5分钟,讲台上有一时间提示器,她希望每位发言者遵守这一时间限定。在短短的5分钟内,江主席用铿锵的语调,将讲话稿中的精华部分择要宣示。12时13分,江主席准时结束了大会发言,会场中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此之前,安南秘书长在今天的致词中脱离开预先准备的讲稿说,就在几个小时前,在东帝汶执行使命的联合国难民署3名工作人员惨遭杀害,他建议全体与会者为此悲剧起立默哀一分钟。这一意外事件的发生使得与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更增一份深重的历史责任感。
  今天,联合国总部大楼内正在发生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鲜明地体现着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强烈关注。这无疑将在国际关系史上留下笔触凝重的新篇章。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类曾为通过建立国际组织以结束兵连祸结,进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进行过漫长而艰难的探索。继19世纪的欧洲协调、万国联盟和海牙体系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简称“国联”)于1920年1月问世。然而,由于主要成员国之间的激烈矛盾和自身结构缺陷,“国联”自1946年4月19日不复存在。本世纪人类两度惨遭世界大战的痛苦催生了联合国的问世,中国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联合国创始人之一、美国总统罗斯福曾于1945年旧金山制宪会议前夕说,即将成立的联合国将是一个永久性的和平结构,“它应该从此宣告单方面行动、排他性联盟、势力范围、力量均衡以及尝试了若干世纪而从未成功过的所有其他权宜之计的结束”。
  不幸的是,在联合国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罗斯福所不愿看到的“排他性联盟”、“势力范围”乃至赤裸裸将联合国甩在一边的“单方面行动”屡有发生。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中,构筑单极世界格局的强权政治时常左右着包括联合国未来作用在内的国际事务的发展。人类在跨入新千年之际,这个世界的现状是既不公正,也不太平。人们一方面首肯联合国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面又痛感联合国与他们期望之间的差距。世界几乎已把冷战时期遗留的和冷战后发生的全部最棘手问题交给了联合国,而其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年深日久、屡治不愈的痼疾。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曾忧心如焚地说,“联合国面临纷至沓来的要求,决不能变成盛名之累,发生不负众望的危机”。
  较之本世纪初,虽然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和物质财富生产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处于新千年和新世纪之交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正迫不及待地要求各国领袖们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对以下问题做出回答: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类应建立一个怎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种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又需要一个怎样的联合国?
  新千年呼唤着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今天,正是在这一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根本问题上,江泽民主席在这一有着特别重大历史意义的场合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原则立场,“营造共同安全是防止冲突和战争的可靠前提”,“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等重要论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至记者发稿时,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第一天上午的发言仍在继续。从这些发言中,人们不断听到来自“地球村”各个角落的人们对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深情呼唤……
  (本报联合国9月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