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诗友刘征——为刘征从事教育和文学活动五十周年而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09
第6版(文学之页)
专栏:

  诗友刘征
  ——为刘征从事教育和文学活动五十周年而作
  臧克家
  许多作家,由于独胜的优秀作品著名于世;也有作家,人独一面,而他手下产生的诗文,却面多,面面出色。不用查考资料,我的头脑里就装得满满的,可惜我已到了“望百”年龄,往事如烟,缭绕心间,但都是在朦胧之中了。
  刘征诗友,号称“三友”之一。“三友”者,刘征、程光锐、臧克家是也。几十年来,我们读诗论文,交换诗稿,互相推敲,彼此鼓励。许多事情,大半忘了,现在我清楚记得的一些,印象深刻,如入木三分。
  刘征诗友的寓言诗,为世所称。1963年,我写过一篇《寓言诗杂谈——读刘征寓言诗纪感》,对他发表在《诗刊》上的《三戒》(《山泉戒》、《天鸡戒》、《海燕戒》)、《老虎贴告示》等几首著名诗篇,倍加赞赏。那时候,我还能参加一些诗歌朗诵活动,有一次,演员朗诵他的《老虎贴告示》等几首代表作,每首朗诵完毕,掌声如潮,声震屋瓦,此情此景,永不能忘。八十年代,他创作的《春风燕语》诗篇和诗集,先后两次都获得了全国奖。诗论名家、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吕进为庆祝国庆五十周年编选的大型诗选,我一翻目录,选了刘征四首寓言诗。在这部“诗选”中,名家、大家,能选上四首的并不多。刘征寓言诗的魔力之大,影响之深,不待言了。
  七十年代中期,我们“三友”转而写起旧体诗来了,每有新作,互相传看,产量不少。1980年,我们出版了一本《友声集》,我在序言中写道:“刘征同志对旧体诗词创作热情最高,或以抒情,或以纪事,佳兴勃勃,诗词繁富如雨后春花。”当前,旧体诗风气旺盛,作者林立,但评论甲乙,刘征应居首列。此非因友情而吹嘘,乃天下之公认也。近些年,他钟情于山水诗,走南奔北,一路鲜花,一路诗花。我曾认为他“山向眼中秀,水在心底流”,山有山的个性,水有自己的柔情,诗人的精神与大自然会合,不做作,首首出于灵魂深处。我说过,他的诗是“山水助精神”。
  诗是他的一面,杂文又是一面。他的杂文不同凡响,《人民日报》几次评奖,都获得第一名。我认为,他的杂文有二味:辣味和甜味。它,辣得令人痛快;它,甜到心的深处。他的杂文,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深思,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刘征诗友少写散文,近日发表了一篇充满诗情的抒情散文,题为《牡丹诗会记》,将花容、诗韵、友情,统而为一,我在其中,感受特深,美哉,美哉!
  刘征诗友长于绘事,但从不示人。我八十岁时,他送我一幅画,这是我的“创见”,把它挂在客厅正中“年方九十”的刘海粟先生送我的一个大“寿”字的左手,与老友吴作人的画相对称。他的书法,也流畅而老当,每每有诗寄我,用彩笺写上一二首,说为我病榻上破闷。我喜爱他的诗,也喜欢他的字。
  现在他的文集首发了,并举行他从事教育和文学活动五十周年研讨会,众多文朋诗友和教育界人士在座谈、评论他多方面的贡献,我虽不能参加,心向往之。病中无力,灯下病床上,一点又一点,亲手写成这千余字小文,字少情重。诗友刘征十分了解我,了解得透。
  祝研讨会开得热烈、成功,我也分得一份光荣与喜欢!
  2000年8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