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中国的声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09
第4版(综合)
专栏:

  中国的声音
  范敬宜
  在出席千年议长大会之后,李鹏委员长就风尘仆仆,开始了对冰岛、立陶宛、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俄罗斯六国的访问,现在行程过半。
  作为一名陪同人员和新闻工作者,在即将离开白俄罗斯前往爱沙尼亚的9月7日清晨,我久久伫立在明斯克“十月宾馆”六层楼的窗前,遥望天际云树,回顾这几天经历的一切,思索着应该告诉祖国读者一些什么?
  我想写生平第一次见到的令人心骇神移的北极光,想写冰岛上奇伟瑰怪的世界壮观,想写细雨霏霏中仪仗队的迎宾曲,想写盛大宴席上的热烈场面,想写盛装前来欢迎祖国亲人的侨胞和驻外人员眼中的闪闪泪光,想写波罗的海城市静谧典雅的异国风情……然而,我觉得首先应该告诉读者的是——中国的声音正在世界上引起什么样的回响。
  在每天频繁的外交活动中,包括与各国领导人的会见、会谈,同各界知名人士和普通百姓的接触,李鹏委员长讲话的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但是每次必讲的是三句话: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本国的发展道路;各国主权不可侵犯,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方式和借口干涉别国的内政。
  这三句话,是对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基本原则的概括。对于国内人民来说,似乎已经耳熟能详;可是它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却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从走下千年议长大会讲台开始,李鹏委员长每次会见各国领导人,他们几乎都要盛赞他在发言中强调的这三个原则“非常得人心”,或者说“我已经注意到您的这三句话的分量”。最有意思的是,白俄罗斯国民会议代表院(下院)主席马洛费耶夫在9月6日的会谈时,诚挚地说:“您讲的三个观点确实打动了我们的心。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地说出了我们心里想说的话,对我们是有力的支持。”
  为什么这三句话能够在短短几天之内不胫而走,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今天早晨看到当天的《人民日报》上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深刻而完整的阐述,就有了更新的认识。这几条基本原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为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发展,为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作出的科学判断,符合世界发展的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因此它不仅是中国的声音,也是世界的声音。
  世界之所以能够重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声音之所以能在国际舞台上有人倾听,说到底还在于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同,马洛费耶夫主席在会谈和宴会上两次强调:“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日益提高,中国政治经济影响的日益扩大,这都不是道听途说,而是我们亲眼目睹得出的结论。”说到这里,他诙谐地说:“自从两年前我和议会的其他同事一起访问中国以后,我们就变成了中国的‘义务宣传员’了。”
  然而中国是谦虚的,清醒的。每当听到“中国是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是小国”这类话时,李鹏委员长总要马上插话:“大国有大国的难处,小国有小国的长处。我们不但认为大国和小国应当一律平等,而且认为小国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一再举冰岛为例,说只有28万人口的冰岛在利用地热发电方面,在人类基因研究方面,在社会保险制度方面都走在中国的前面,我们一定要很好借鉴他们的经验。
  中国的地位在上升,中国的声音在扩大,中国的责任也在加重。对这一点,到了国外体会得更加深刻了。(9月7日写于明斯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