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用典宜讲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09
第6版(文学之页)
专栏:大地漫笔

  用典宜讲究
  李克因
  现在写文章、说时事的,不少人很喜欢插几句老成语,甚或用典,这当然有助于所写所说内容平易通达,具有形象感和色彩感。但也有用之不当的地方。
  “不尽(如)人意”,是经常碰见的一例。既然说惯了、说俗了,就来个“约定俗成”。收入词典行不行?估计是不行的,因为所表达的实质是“不能完全符合人们的心意”,“尽”不具有“完全”的意思。倒还不如去“尽”改“如”,索性用“不如人意”为是,当然在意境上就远不如原来的“不尽如人意”完美了。与此有关的一个成语更容易用得不适当。“此役该队净输三球,真是差强人意。”说者大概是要表达很为不满之意,却用了个大反其义的成语。“差强人意”虽然是对“颇获我心”的保留,毕竟有“还算不错”之意,是褒义,这里显然是做贬词用,也就成了对原义的误解。
  有不少含典故的成语也为人所乐用。所见的也有一些可以研究者。举例如下。
  “张歌星和许球星喜结秦晋。”——这里明明白白用了个“秦晋之好”的典。此典本意是春秋时秦、晋两国交恶,经人调解后世代结亲,因而交好。往小里喻两家结亲也未为不可。若落到两人结婚头上,就似有“小题大做”或“大材小用”之憾。但若认为可依“约定俗成”之例,借用一下,也无大碍。
  “这个人帮老张干,赚了大钱;帮老许干,赔了大钱。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这个典更大。是萧何向刘邦力荐韩信,辅刘取了天下;又是萧何设计杀了韩信,为刘翦除后患。这个典特指萧何与韩信的故事,是他人取代不来的。有人认为这里所说的成败乃是对刘邦而言,似不妥。萧何荐韩杀韩都是成刘邦之业,万无败事之嫌也。用此典须是某甲对某乙始成之、后败之。此典虽好,但不宜滥用。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驾船可要当心呀!”——此说是不久前议论长江海难事件时听到的。按载舟覆舟之说,出于魏征对李世民的谏言,意思是说老百姓好比大水,能护托朝廷,也能倾覆朝廷,可要善待老百姓啊!当然不能把典看死,但借用也要得当。用到海难处,颇有夹生之感。反不如说江水险恶、小心驾驶顺当。
  中国的语言文字太复杂,光说口语嫌单调,适当加点成语典故可增强艺术性并有助于读者加深理解。用得大体上准确,需要多下功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