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关爱人生的油画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09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关爱人生的油画家
  斯雄
  油画家、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朱维民教授对山西并不陌生。1953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即到山西太原重型机械厂实习锻炼三年多。此后的几十年,他又多次到山西,采风写生,还被阳泉和大同煤矿聘为“荣誉矿工”。正因此,今年6月,朱维民把他的第十次个人画展定在山西举行。
  “文革”时期,画家曾长期在新疆过着流浪的生活,足迹遍及天山南北,一直到文革结束回到北京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画家的作品很大一部分也还是以新疆少数民族风情为主,他也因此而被已故的中国美协主席江丰誉为“维族人民的贴心画家”。朱维民后来的创作,虽然仍然忘不了新疆,但题材的范围已不再囿于此,从山西、陕西、河北、山东的乡村厂矿,到地处大西南的贵州苗寨,从国内的到国际的,从普通小人物到壮志未酬的英雄,都广泛涉猎。更重要的是,画家在描绘人物风情的同时,还一直关注社会问题,使他的创作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1995年“南京大屠杀”五十八周年之际,由他牵头组织举办了有国内众多画家参加的“毋忘国耻”美术联展,并为此专门创作了《最后的劳工》、《支那之夜》、《满洲姑娘》、《日寇走后》等组画。
  朱维民的作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运用自如的艺术技巧,赞美生活,讴歌劳动人民,以轻松写意又不失严谨的手法直面生活,被人们称作是一种轻松的写实主义,蔡若虹老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誉之为“中国特色的印象主义”。(附图片)
  最后的劳工(油画) 朱维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