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志愿天使在行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08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志愿天使在行动
  当运动员步出悉尼机场,首先迎接他们的将是奥运志愿者们和蔼可亲的笑脸。这群热心的天使,不仅会为他们指向引路,安排食宿,还会帮他们排忧解难。
  奥运借助志愿者始于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当时有6名志愿者,但到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青年志愿者已达350人。此后,志愿者成为奥运会的一个优良传统。今年悉尼奥运会的志愿者将创下世界之最,达到47000人,加上残疾人奥运会,志愿者总数将达6万多人,占奥运会全部工作人员的将近半数。奥运组委会主席奈茨说,“如果没有这支志愿者大军,悉尼奥运会将无法举行,而奥运会的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的努力。”
  自去年奥运组委会向社会发出招募志愿者的呼吁后,人们报名踊跃,其中一些人竟然自费来自一二千里之外的阿德莱德,或布里斯班。他们首先要出示有效的专业证明,然后要经过测试和面试,再经过警察局的审查,证实没有犯罪记录后才够资格。奥运交通局的官员告诉记者,他们招募了1800名志愿司机,录取标准是,他们首先必须有合格的驾驶执照,且没有酒后开车、超速行驶等违章记录。接着进行为期7天共42小时的专业培训,让他们熟悉奥运路线、场馆位置、奥运期间的行驶和停车法规等;此外还要向他们发布行为守则,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悉尼奥运会招募志愿者有两大优势,一是澳早就形成了志愿者传统,他们活动在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二则澳是个移民国家,移民来自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为满足各个国家的不同需要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在志愿者动员大会上,坐在记者身后的是一位南美移民,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当志愿者,他回答说,这个国家对新移民安排得很周全,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现在我要借此机会利用自己的休假来报答。一位老者对记者说,他几年前从政府部门退休,便一直在社区里从事各种志愿服务,现在能为一生难逢一次的奥运会献力量,是件非常荣幸的事。坐在记者身边的是位大学生,他说,因为我是个澳大利亚人啊!办好奥运是每个澳大利亚人的事情,成功了我们大家都会感到自豪,失败了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耻辱。再说,我可以从奥运会工作中学到一些技能,取得一定的社会经验。
  1996年从北京来澳的王怀宇是位热情爽快的中国姑娘,她现在悉尼的一所国际语言学校里任英语教师,一周五天上课,工作很忙,但她还是报名参加了志愿者翻译队伍。我问她动机,她回答说:当北京失去奥运会主办权时,我曾经相当难过,但没有想到让我在澳洲遇上了。人一生中也许只能遇上这么一次,机会难得,对我来说,这也将是一次很好的工作经历和人生经验。她被安排在帆船赛现场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口译服务。她说,能在澳洲为来自祖国的运动员服务,看他们创造好成绩,那是多么叫人高兴的事啊!
  志愿者的培训工作早已全面铺开,并将一直持续到奥运开幕时为止。培训工作由政府出资3600万澳元,通过招标,由新州成人职业教育学院承担,在全州129个教学点,提供总计100万个小时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奥运知识培训,要求志愿者熟悉奥运历史、理想和精神,悉尼奥运会的特点,会标、吉祥物的含义等等;二是场馆知识,熟悉场馆的位置、竞赛项目、时间与地点,自己的位置与职责,报告与责任系统等;三是专业技能培训,如赛事口译、安检程序、救护知识等等。
  志愿者的专业服装亮丽醒目(见左上图),设计突出了澳洲潇洒随意、热爱运动的民族性格。上衣是短袖翻领运动衫的款式:上半为蓝色勾勒成的抽象图案,下部和左袖皆为雪白色,悉尼歌剧院屋顶的优美曲线在中间蜿蜒而过,十分新颖别致。右袖则印成不同颜色以区分职责:橙黄色是赛场服务人员;豆绿色为保安人员;桔红色为医护人员;紫色为交通运输人员;深绿色则为技术保障人员等等。
  最值得赞赏的是行为守则和职业道德教育。如规定:从穿上志愿者服装时起,便不准在公众面前吃东西、嚼口香糖、吸烟、喝酒;不准随意坐在观众的位子上;不得要求与运动员合影;不准使用粗俗的语言;不准开不适当的玩笑;不准为比赛的输赢打赌;收受小礼物要报告,不得收受贵重礼品;在岗上不得打私人电话,不得作个人交易;与残疾人讲话要俯身而听,不要去注意对方的残疾之处,而是特别关注他的困难与要求,帮忙前要先礼貌地征得对方同意,以避免伤害对方自理自立的自尊心……组委会题写给志愿者们的铭言是这样的:请记住,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举办一个有史以来让全世界都羡慕的最为成功的奥运会。这有赖于你们每个人的献身与努力。你们是澳大利亚的体现,让海外运动员和观众不仅带走对奥运比赛的美好记忆,还要带走对澳洲人民的良好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