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欢聚民俗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0
第2版(国际)
专栏:

  欢聚民俗村
  本报记者 孙东民
  9月8日,李鹏委员长在塔林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工作日。上午,李鹏会见了爱沙尼亚议会爱中友好小组的议员,称赞友好小组的议员们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为中爱关系的深入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稍事休息之后,为了解爱沙尼亚的民风民俗,李鹏又轻车简从,前往爱沙尼亚露天民俗博物馆参观。
  露天民俗博物馆又称民俗村,位于塔林市西郊,临波罗的海,占地84公顷,这里汇集了爱沙尼亚自17世纪至20世纪初各地区80余处具有特色的农村院落和居室建筑。记者看到,博物馆内林木参天,绿树掩映中房舍点点,一架古老的风车耸立海边,颇如一处北欧风情公园。
  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在爱议会副议长奥维尔女士陪同下来到露天博物馆,爱方陪同的还有奥维尔的丈夫、爱政府司法部的副部长。一名叫奥比尔的女青年身着盛装,将鲜花献给李鹏委员长和夫人。中国贵宾来到一个场院,这里青草如茵,院前有屋顶覆盖茅草的木屋,周围有栅栏。50多名身着爱民族服装的青年男女在这里为中国贵宾表演节目。
  主人请中国客人坐下,一位少女向李鹏委员长作介绍。这里的房屋建筑属于爱沙尼亚北部与西部比较富裕的农村样式,房屋独特,不设烟囱,是用来晾晒粮食的;旁边还有一处房屋是仓库。在19世纪,爱沙尼亚的农民大体上来往于家屋、教堂、庄园;男人们去小酒馆聊天,妇女们没有地方去,当秋收季节到来的时候,便在这场院里举行盛大的舞会。少女告诉李鹏和夫人:“您现在回到了19世纪爱沙尼亚的农村,请欣赏我们的节目。”
  轻快的手风琴和小提琴的舞曲奏起,青年们的表演开始了。舞曲相接,舞步相连,均有强烈的民族气息,反映了19世纪爱沙尼亚农村人的生活。有一舞蹈颇似中国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却是反映小伙子向少女求爱的,虽然求爱要得到村人的许可,毕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一个美好的结局。舞到精彩处,中国客人不断鼓掌,李鹏委员长也赶紧按下相机的快门。李鹏委员长把两位小朋友拉到自己身边,高兴地与他们合影留念。
  两名漂亮的少女来到李鹏委员长面前邀请共舞,他欣然应允,起身入列。像年轻人一样,李鹏委员长兴致很高,舞步轻盈,众人对李鹏的表演报以热烈掌声。这时,在周围观舞的中国客人也加入跳舞的行列,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分不清是主人还是客人,小小的院落一时间变成了“中爱友好联欢表演大会”。此情此景,令在场的人们为之感动。
  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临芬兰湾,东与俄罗斯相邻。爱沙尼亚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统治。俄国十月革命后曾有约20年间的独立,1944年正式并入苏联,1991年8月宣布脱离苏联重获独立。
  中爱两国自1991年建交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94年梅里总统访华,与江泽民主席共同签署了联合声明。我国李岚清、钱其琛副总理也曾访爱。记者发现,李岚清访爱时的照片就挂在记者所住的饭店大厅里。我国驻爱沙尼亚大使邹明榕介绍,爱沙尼亚人与中国人一样,特别珍视自己获得的独立和主权。由于相似的历史遭遇,爱沙尼亚人民对中国有种亲近感。李鹏委员长访爱期间,多次强调支持爱沙尼亚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努力;尊重他们为发展自己的经济与安全所采取的模式。中国的这一政策得到了爱沙尼亚人民的尊敬。这也是李鹏委员长访爱受到欢迎的一个注脚。
  李鹏委员长参观完露天民俗博物馆,好客的主人又请中国客人品尝爱沙尼亚传统风味小吃,至夜暮时分返回驻地。(本报塔林9月8日电)
  9月9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乘专机抵达里加国际机场,开始对拉脱维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图为拉脱维亚第一副议长皮克斯陪同李鹏委员长检阅仪仗队。新华社记者 鞠 鹏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