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机上访李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1
第8版(体育)
专栏:悉尼走笔

  机上访李宁
  本报记者 李仁臣 薛原
  一踏上波音777客机,意外地发现了李宁。他是作为这届奥运会体操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从北京前往悉尼的。他的夫人陈永妍是退役的体操名将,也是老熟人,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是他们的儿子,叫李小宁,长得酷似李宁,才一岁三个月,又调皮又可爱。
  李宁服装早已闻名遐迩,这次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和有关装备就是由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提供的。尽管李宁商海纵横十余载,忘不掉的仍然是那份体操情结。他8岁练体操,19岁得世界冠军。曾在世界杯体操赛上一人独得六枚金牌。他在铸就辉煌的艰辛中,领悟奥林匹克的真谛。
  体操是在不断追求难度中创造完美。在一般人看来,练体操是非常苦的。我们问李宁:“在你漫长的体操生涯中,是否感到苦,苦得难以承受?”李宁说:“感兴趣的事,就不觉得苦。感兴趣,就会激发创造精神,创新带来快乐。”在跳马项目上,我国运动员楼云拿过两块奥运金牌。李宁也拿过金牌。作为这届奥运会跳马比赛裁判长,李宁认为,体操比赛取消了规定动作之后,有利于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竞争是会很激烈的。在跳马项目上,我国的李小鹏两个动作整体水平比较高;肖俊峰的前空翻两周转体180度,这个动作比较拿手。体操技术委员会的职责,就是要制定规则,监督临场裁判的执法情况,保证公平竞赛,让运动员有一个良好的自我创造的空间。
  交谈中,当有人问道:“可否将体操动作输入计算机,用电脑打分?”李宁从审美的角度做了回答:“人与电脑比赛,就会失去体操的魅力。这种魅力,是个性化的,是千差万别的,创新无止境。”
  李宁和陈永妍都是广西出来的运动员。他们回忆起练体操的经历,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启蒙教练,对老师那份真情。他们说:“教练和老师对我们这些小运动员比自己的孩子还亲,心血都用在了我们身上。他们带着我们练,虽然苦,但是很单纯,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在他们身上积累起来的。谈到国际体育界存在服用兴奋剂的现象,李宁认为,这样做不但损害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还给他们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压力。教练员要爱护运动员。奥林匹克运动拒绝兴奋剂。
  一路上,李宁对他的宝贝儿子呵护有加。很难想象,他这个大忙人还有这份舐犊之情。李宁确实忙,一个多月前,曾听他谈起过要办一个网站。现在居然已经开通了,叫做“一动网”。在这个网站上,开设了“明星社区”,邀请许海峰、蔡振华、李小双等二十几个体坛名将上网做客,还开辟了体育产业平台。他的理想,是把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结合起来,为像他这样的运动员,为体育事业,提供一方天地。(本报悉尼9月9日电)
图为飞往悉尼途中的李宁一家。
  本报记者 李仁臣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