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价格战不是怪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1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价格战不是怪圈
  诗云
  今年以来,各地家电市场有关产品降价的消息此伏彼起,其中尤以29英寸等大屏幕彩电价格“跳水”最为轰动,引起的关注、议论也最多。最近,一些传媒对价格战的无休无止表示十分忧虑,开始探讨如何走出价格战的怪圈。价格战真的是怪圈吗?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竞争是普遍存在的,是企业扩大自身市场份额,促进产品销售,加快资金周转乃至打击竞争对手的一种常用手段。进入80年代以来,我们耳闻目睹的远有日美汽车之战、康柏与IBM的电脑之争,近有新科、爱多、德加拉等VCD机、DVD机的你争我夺,麦当劳与肯德基的广告大战,等等。所有这些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无不以价格为其表现形式,即使是技术创新、开源节流、提高质量,也不能避免走价格战的道路。所以,价格战不是怪圈,而是企业比拼技术、管理、质量、成本等竞争力,实现优胜劣汰的有效途径,是市场逐渐成熟、活跃的表现。说到底,价格、技术都是市场竞争的手段,不存在哪个层次低哪个层次高的问题,也不会由谁来取代谁。如果说,现在仍然有些企业该死的死不了,该退出的没退出,那是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等非市场因素在作祟,而不是价格战之过。
  在当前“入世”逼近、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而我国彩电库存较多、市场销售不旺、居民整体购买力偏低的情况下,降低部分彩电产品价格,迅速回笼资金,是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一种做法。事实证明,部分型号彩电降价,扩大了品牌效应,消化了企业库存,刺激了市场人气,带动了其他产品的消费,有利于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占领市场。反之,一味坚持所谓账面盈利,既清理不了库存包袱,又换不来现金回笼,最终还有可能失去原来的市场份额。难怪一些厂家商家无论怎么扭捏作态,到头来还是不肯放弃价格上的较量。
  目前,有些企业对价格竞争不理解,颇感被动和手足无措,归根到底是对计划经济的统一步调、按部就班比较习惯,对市场变化和市场经济的一些做法还不太适应。这说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学习很不够,认识市场、适应市场、驾驭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踯躅不前,只会害了自己,又误导了公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