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小公共该怎么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1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市场漫笔

  小公共该怎么走
  杜海涛
  8月份以来,北京的小公共汽车接连发生几起伤人事故,于是,讨伐小公共之声不断,小公共还要不要发展也引起了不少争论。
  有人列举了小公共的五大“丑行”:乱停乱靠阻碍交通,抢行压道野蛮行车,素质低下举止粗俗,恣意延误强行超载,车况较差缺乏保障。丑行固然可恶,但这还不足以成为取消小公共的理由。之所以要取消小公共,是因为它不是出行唯一的选择,人们出门主要还是选择大公共汽车,也可以选择出租车。但大公共、出租车是否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需要研究。
  有需求,想禁也禁不掉;没有需求,才失去存在的基础。实际情况是,尽管小公共管理不规范,尽管有种种“丑行”,但还是能拉上乘客,还是能生存下去。比如在石景山至古城337沿线的老百姓上下班,旧宫、万源路、东高地一带的老百姓进城,主要就是靠小公共。即便有大公共,小公共还是给人们多了一种选择。在大公共达不到的地区,更需要小公共的存在。有人称小公共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既是鸡肋,就说明多少还有些味道。有,总比没有强。
  这些年,小公共管理不规范,有关部门也不是没有觉察。就拿站牌来说吧,为什么在长安街上专门给小公共设置了站牌?当然是意识到没有站牌不规范。可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其他街上没有设站牌?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到位。把小公共的“丑行”完全归结到小公共自身头上,未必全对。
  最近北京市政府宣布,国庆之前,将把小公共从长安街等5条主要繁华道路上撤出,进入郊区大公共延伸不到的居民小区、景点等。但小公共退到这些地区,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在城里,小公共撤出以后留下的空缺,要想办法补上,比如增加大公共车辆,缩短出车间隔,比如增开一些专线车,尤其在小公共承载量比较大的地区。在郊区,小公共更需要严格规范管理。当然,如果不与大公共复线,自然不会与大公共抢客,但乱停乱靠等诸多毛病还会犯。在那些地区,没有大公共,老百姓没有了另外的选择,如果小公共管理不规范,老百姓更容易“深受其害”,对小公共的意见恐怕更大。
  这次北京市宣布,撤到郊区的小公共,要实行确定线路、确定车站、确定车辆、确定时间间隔、确定工作人员的五定原则。希望这些规范能够落到实处。一句话,一切都要为方便老百姓着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