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善待海洋——来自海洋经济大县浙江省象山县的报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1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善待海洋
  ——来自海洋经济大县浙江省象山县的报道
  朱忠诚
  地处浙江东部沿海的象山县三面环海,全县海岸线800公里,约占浙江省海岸线的1/6,境内海域总面积为陆域的4.5倍,且岛屿众多,是名副其实的海洋资源大县。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历来为象山人民带来了富足和安康。进入90年代后,敢闯敢冒的象山渔民以股份制的形式发展大马力钢质渔轮,最多时曾达到1700余艘,成为全国最大的一支群众外海作业船队。全县年水产品总量超过了40万吨,名列全国前茅,石浦港的所在地石浦镇也连续几年成为全国渔业第一镇。
  随着海洋资源的日渐衰退,过去渔民一网下去捞起的鱼价值五六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现在捕上来的净是一些小鱼小蟹。五六十年代,由于滥捕大黄鱼,致使这种东海的代表鱼种几乎绝迹,象山县的干部群众意识到了保护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995年,国家作出每年7、8两月为伏休禁渔期的决定,打破了千百年来渔民可随意出海捕捞的传统。禁渔无疑要影响到渔民当前的利益,特别是对于象山渔民显得尤为突出。从1988年起,象山渔民就把造新房、娶媳妇的钱都用于建造大马力钢质渔轮。据初步统计,渔民已投入造船资金16亿元,可以说,把全部家当都压在了渔船上。
  即使是这样,渔民们对于国家禁渔的法令还是十分赞同和支持的,而且还提出了禁渔期应再延长一个月的建议。这个建议已被国家采纳,从去年起禁渔期延长为3个月。
  去年伏休期间,浙江渔业第一村——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的奚海宏、金阿明等县级带头船老大及部分渔民纷纷要求伏休期再提前半个月。据了解,这几年天气热得早,鱼发期也随之提早。东门渔民在6月上旬出海到海礁东至渔山一带渔场捕鱼时,捕上来的基本上是“玉米粒”般大小的小带鱼丝和小鲳鱼子,抓一把足有200多尾。
  禁渔期实施6年来,象山渔民无一违规出海。不仅如此,渔民们还自觉地充当起了海洋的保护者。为了保护幼苗,渔民们放弃使用对幼苗有杀伤力的渔具和仪器。从1997年开始,浙江省和宁波市水产渔业部门在象山港流域进行大黄鱼幼鱼苗增殖放流活动,象山渔民积极参加。在今年7月举行的国内最大的一次海洋鱼苗放流行动中,被评为浙江省“渔业名老大”的象山渔民林永法感慨地说,他前半辈子打鱼7000多吨,现在要开始放鱼护鱼了。去年开渔的那天,象山40多位渔老大还把大黄鱼、蟹、虾、鲳鱼等水产品的幼苗放归大海。他们说:“放养幼鱼苗是为了感谢、回报大海,以前总以为大海是取之不尽的,但近几年渔业资源的衰退已经警告我们,大海同样需要保护。我们渔民是大海的直接受益者,也应该成为最积极的保护者。”
  在象山,渔民如今也有了自己的节日。象山县人民政府从1998年起每年在禁渔期结束之际举办“开渔节”,高高兴兴地送渔民出海,预祝他们满载而归。今年的开渔节把主题确定为“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在节日期间,象山渔民还将举行“海洋蓝色保护者”行动,发表保护海洋生态宣言。目前,10余名年轻的渔民已奔赴沿海主要渔区,进行倡议和组织签名活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