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老区农民卖得“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1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老区农民卖得“怪”
  彭小衡 邱敏
  “产得多不如卖得怪”,革命老区江西省于都县的农民深得个中滋味。该县农民细心琢磨市场,把准市场脉搏,将寻常农副产品卖了个“轰轰烈烈”。
  禾丰大米搓圆卖
  当地农民以本地早籼米为主料,经过浸、洗、磨、榨、晒等一整套工艺流程,便将一粒粒大米搓成一颗颗洁白如玉的米珍珠。在禾丰,家家户户都要搓些米珍珠用来待客。
  禾丰缺矿产少特产,外出打工的农民特多。他们走出乡村,眼界开阔后,才知道自己守着金矿讨饭。这金矿就是米珍珠。这一发现引来外地客商赶趟儿似地往禾丰跑,一张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营销网络让米珍珠大出风头。如今,禾丰每年外销米珍珠超过1000吨,不仅消化了1300吨早籼米,还为每户增收350元。
  峡山野草论两卖
  峡山山多,山上尽是石头,石头缝里满是一种叫大蔸的野草。大蔸很不起眼,它既没有翠绿的叶,又没有绚丽的花,餐风沐雨,憔悴而寂寞地在石头缝里延伸。
  新一代峡山人将大蔸送进了食品研究所。经检测,大蔸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腌制后更增添了几种活性酶。其味苦中有甜,正是流行口味。
  峡山人挂出了“客家仙风食品公司”的招牌,采取分户初加工,统一配料、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经营方式,发起大蔸财。
  就这样,很不起眼的大蔸,登上了大都市富丽堂皇的超市,且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峡山道菜,市场售价2.2元/公斤,仅这一项使户均年增收670元。
  岭背树叶当茶卖
  “柿乡”岭背,柿树随处可见,山上是柿,田边是柿,庭院里还是柿。岭背柿饼,明清就是贡品。岭背人已做了几百年柿子文章,从柿饼、柿脯到柿糕、柿酒、柿饮料,柿子每年为岭背增收3000万元。
  如今的岭背人,竟打起了柿叶的主意,还请来江西大学生物工程系的教授,专门研究柿叶。
  经过教授们的不懈努力,对高血压、心脏血管疾病有奇效的柿叶茶终于研制成功——岭背树叶当茶卖成为现实。如今,专营柿叶茶的华龙公司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敞开收购鲜柿叶。炒制成柿叶茶后又身价百倍,每公斤520元还供不应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