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阅读
  • 0回复

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效益——对十堰市部分工业企业上半年效益状况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1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效益
  ——对十堰市部分工业企业上半年效益状况的调查
  胡鄂均 罗化泽 李树堂 汪建国
  今年上半年,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回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有了很大的改观,十堰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现价)31.98亿元,同比增长5.5%。我们对辖内22家主要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中央企业2家:水利部汉江集团(千户企业)和汉江集团丹江铝业公司;省属企业2家:三环集团十通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通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县(市)属企业18家。从规模上看,大型企业1家,小型企业21家。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22家企业比上年同期增亏13663万元。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效益呢?
  政策性因素。一是《公路法》反超载政策的出台,对汽车生产厂家以高性能、低吨位、多载货、少交费(过路过桥费)为手段,来赢得市场销售份额受到制约,使卡车生产企业利润的增长受到严重影响;二是费改税政策的提出,使购车客户观望等待。这两项政策使调查中的9家汽车或与汽车相关联的企业销售受阻,利润下降;三是债转股后,企业负担减轻,对利润增长起着积极作用;四是利率下调,22家企业共减少利息支出782万元;五是减税让利使企业增加利润69万元;六是贷款挂账停息增加利润118万元。
  人员包袱是制约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汉江集团虽然上半年开工(发电)不足,但职工工资、福利、劳保仍得按月发放。三环集团十通公司虽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但也难摆脱人员压力的噩运,不仅减员难度大,而且还要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调查企业中100%的企业都感到面临着减员增效与解决就业的双重压力。
  企业限产因素的影响。企业开工不足,严重影响了利润增加。在调查企业中,企业限产仅增加利润13万元。汉江集团今年上半年的发电量比今年7月一个月的发电量(5亿千瓦时)还少0.64亿千瓦时。由于近期雨水较多,今年下半年可扭转利润下降趋势,并有较大回升。
  由于汽车市场尚未启动和汽车市场的混乱局面,汽车及汽车配套企业普遍开工不足。
  市场价格因素。调查的22家企业由于市场回暖,销售量增加,增加收益14468万元;产品价格回升,增加利润16873万元,但因钢材、石油、电价上涨,利润减少45251万元。从三环集团十通公司来看,一是由于汽车市场混乱,杂、乱、差等假冒产品对市场的冲击,迫使正品车降价,利润下降;二是东风公司利用直销、现款优惠和批量优惠政策,使汽车价格竞争更加激烈;三是实行品牌战略,该公司的“十通”牌汽车在云南、贵阳、福建、德州、杭州、广州、中山销售好于东汽公司;四是自行研制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品种达80%,在价格上比普通车型高20%。
  投资因素。一是由于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小企业无法获得有效的投入;二是目前社会信用差,银行为规避风险减少不良资产,谨慎放贷,使中小企业更难得到必要的资金支持。
  自然资源因素。十堰地区的主要能源是电力,而电能的转化主要靠水,水来于自然,所以自然资源对十堰企业效益产生巨大影响。被调查的10户丹江辖口内企业100%是由于外购电增加成本而减少利润。
  经营管理因素。由于各企业从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节省开支477.3万元。
  此外,上缴所得税、增加职工工资、福利、产品销售下降、增加销售费用、消化年度费用等,减少收入175.9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