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高速路腰斩古长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文物保护世纪行

  高速路腰斩古长城
  本报记者 卢新宁 李泓冰
  从武威到张掖近300公里的路程中,山丹县是必经之地。312国道行至山丹有一段让甘肃人引以为傲的高速公路,在河西走廊蜿蜒的道路上非常触目。可惜的是,这段新修的路,恰恰在山丹县境内穿明长城而过,把连绵不断的明长城截去一个大缺口。
  “公路就不能从地下穿过,保存长城的完整吗?”
  面对记者痛惜的询问,当地文物部门的同志沉默良久,说:这路,以前也是这样走的。
  甘肃境内有4400公里秦、汉、明长城,其中汉、明长城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甘肃的几天里,我们不断在路边寻找古长城的身影,一段段的古长城不断撞入我们的视野,在河西走廊蜿蜒的山道旁,在祁连山连绵的山梁边,它们落寞地横亘在黄土上。
  据当地人介绍,这些古长城的保护非常之难。它们分布地区广,且数量极大,没有足够的经费,不可能派专人守护。仅以山丹县为例,该县境内汉长城(壕沟)长59.95公里,现存汉烽燧19座,明长城始筑于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在县境内长度98.5公里,现存82公里,烽火台64座,是甘肃省境内比较完整的长城遗存,素有“露天长城博物馆”之称。但近年由于风蚀和人为破坏,给长城保护带来了严重威胁,如不尽快维修将有大段倒塌的可能;而西部在开发中即将开展的诸多建设,又给裸露旷野的古长城增加了不少保护的课题。
  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建议,应尽快制订保护规划,并对古长城进行抢救性维修:如对汉塞进行有效保护,加固烽燧;对明长城墙基进行加固;修补明长城缺口,在保护区内建设围栏等,否则这一民族遗产将会日渐毁损。真不知道,这绵延了千百年的古长城,还能让我们看多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