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老“点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3-23
第3版()
专栏:小品文

老“点村”
刘青艳 孙振珠
在辽宁省庄河县,一提起城关区的干沟村,每一个干部都知道它是个鼎鼎大名的老“点村”。
所谓“点村”,是因“试点”而得名的。干沟村成为“点村”不是偶然的,因为它离县城只有三里路,地势平坦,居民集中,互助合作发展得好,有六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它就被各个部门看中了,要试什么点,一想就想到干沟村。干沟村就这样成了老“点村”。
自从成了“点村”以后,干沟村可就热闹起来了。一年四季,来试点的络绎不绝。单拿一九五四年来说,省、县里来人作典型调查的不算,光来试点的就有三十多帮。县委农村组的生产计划试点,区的农业技术试点,区的信贷试点,县委的购粮试点,民政科的健全行政组织试点,文教科的中学发榜工作试点,卫生科的妇幼保健试点……嗳哟,真是数不完的试点!
一九五四年六月间,县委建社工作组和县宪法草案宣传工作组先后来到。二十多天之后,村干部刚送走这两个组,县文教科的“中学发榜工作试点组”和信贷社试点小组又接踵而至。接着是增产保收试点,社会调查试点……。
他们的工作方法都是首先抓住村干部,而且谁都说自己的工作是“中心工作”。
这么多的“中心工作”,当然会有碰头的时候。所以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哎,你也来了?”
“是啊,怎么你也来了?”这时双方都有些不自在:那真正的“中心”怕“非中心”会碍事,而
“非中心”又怕中心压倒一切,挤掉自己的“中心”。到十一月,民政科的健全行政组织试点工作组来了。这个试点工作正在进行,县委购粮试点工作组又来了。购粮在当时自然更要紧,健全行政组织试点组只好匆匆地改编了当地的行政组,通知一下“你屯现在是第×组”,就回去了。他们临走前把村长狠狠批评了一通,说是“不重视行政工作”。
民政科工作组刚走,县卫生科妇幼保健试点组来了。村干部正忙于其他工作,没有多少时间奉陪,试点组呆了七天,只找了几个旧产婆开了两天会,就回去了。临走时又给村干部一顿批评。试点组的一位于同志愤愤不平地说:“你们这村干部,重视购粮,不重视妇幼保健工作,回县非写个通报不可!”写就写吧,有什么办法呢?
购粮工作还未做完,又来了县政府的“发展毛猪试点工作组”。一来就找村长和党支部书记,当时他们正在开会,工作组就到第六组众生合作社住了一宿。第二天午前,村长和支部书记还是在开支部会,支部书记抽出五分钟见了工作组,说:“我们会议不能停止,待开完会再和你们研究。”好吧,反正不和支部书记、村长接头就不开始工作,工作组的同志们决心等待了。他们六位在文书于有章家里横倒竖卧地睡觉、谈天,一直等到午后三点钟支部散会。
在挂锄时期,三个月中间来了四帮;购粮时期,一个月工夫来了五帮,因碰头而走的还有五帮。村干部实在受不了这种“车轮大战”式的试点。我们不妨算一下,每试一次点,少则五天,多则一个月,党支部书记、村长、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等干部,总得从头陪到最后。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做具体工作和搞生产呢?村长盛光德参加合作社一年,只在春秋两季抽空做了七十多个劳动日,时间都花在跑腿上了。有一次支部书记隋希君和县委工作组研究完增产保收工作,刚要到杨甸子屯去,一出门就碰见了“中学发榜工作试点组”,只好回来,一坐就是一头晌。
可是,谁来都不能怠慢啊!因为大家都说自己干的是“中心工作”。支部书记叹着气说:“不知到底什么是中心工作,我就豁出这一个人,反正事事是中心,人人是上级,谁来我就应付谁!”
按理说,一个村能够经常有区、县甚至省的工作组来试点,那是很不错的:工作正缺少方案,工作组把方案带来了;工作正有困难,工作组来帮助解决了。村干部怎么不欢迎呢?可是他们怕的是:也不问什么时间,不顾村里的情况,上面的各种性质的试点组、工作组,一起拥到同一个“点村”里来,把村干部忙得人仰马翻,蒙头转向,不知顾哪一头好,村里的日常工作秩序就完全被破坏了。怪不得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重点成灾”。
“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毛主席:“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如果我们的试点组、工作组都能理解自己的工作和当前中心工作的关系,或者至少能体谅一些下情,不是一来就兴师动众,随便开会,要这个统计,要那个材料,而是不声张地到群众中去作调查研究,作宣传员,真正帮助了村干部的工作——对于这样的工作组,村干部是决不会嫌多的。
不过从高一级的领导上讲,允许各种工作组老是到一个老“点村”去试点,总是不大好的。我们试点的目的是取得经验,向全面推广;这种老“点村”虽然由于基础好、先进而比较容易取得经验,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在这里创造出来的经验,往往不一定适用于一般村,更不必说是落后村了。什么经验都到这个老“点村”来摸,其效果是很值得怀疑的。
而且,几乎是一种规律:“点”搞得热闹了,“面”总是冷清得很。热中于跑“点村”的同志们,希望你们把目光放得更宽更远一些。也许当老“点村”对你们已感到厌烦的时候,广大的“面”却在眼巴巴地等待着你们去呢!
(原载辽宁日报,本报转载时略有修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