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结构调整调什么?——二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25
第2版(经济)
专栏:

  结构调整调什么?
  ——二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本报评论员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怎么调、调什么,对许多地方来说还不甚了了,甚至有些困惑和迷茫。
  全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不能指望有一个“包医百病”的现成方案。但总结各地成功的经验,总有一些普遍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当前有这样几点应着重抓好。
  首先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目前多数农产品总量过剩,但品质结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许多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因此,应当借这次结构调整之机,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逐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
  其次,要加快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水平。过去由于粮食供给不足,我们拿不出太多饲料来发展畜牧业。现在粮食库存较多,生产能力提高了,加快发展畜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发展畜牧业可以带来连动效应,它可以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间的良性循环。畜牧业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很有可能成为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一个优势产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应当成为这次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目标。
  第三,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农产品加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开拓市场,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们应当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立足现有加工能力的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这次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所谓优化布局,就是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可以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发展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生态脆弱地区,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发展林果业和畜牧水产业。粮食主产区则要发挥粮食生产的优势,在稳定总量的前提下,注意由单一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优质、专用品种转变,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还要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这个调整主要靠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这个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根本途径,对于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拓宽城乡市场,优化国民经济整体结构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必须狠下功夫,扎实工作,把调整落到实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