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千年首脑大会 场外比场内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4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千年首脑大会 场外比场内忙
  □(联合国是一个多边外交的大舞台,更是开展双边外交的掩护伞。
  □(联合国既是各国弥合分歧的场所,也是测试双边关系的晴雨表。
  □(短短四天里,政府首脑间的双边接触多达几百场。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周德武
  为期3天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于当地时间9月8日落下了帷幕。这次会议是联合国与会首脑最多的一次盛会。更重要的是,今年是2000年,既是跨世纪,也是越千年,可以说百年一遇,千年一回,更增加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厚重感。
  美国柯达公司获得了拍摄世界首脑全家福的特许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张照片联合国迟迟没有公布,原因是有的国家出现了两个代表。按规定,拍合影时每个国家只出一个代表,而且这个代表必须是该国代表团的团长。个别情况例外,如芬兰和纳米比亚是本次大会的主席国,可以派两名代表;圣马力诺宪法规定由两名权力相等的执行官共同担任国家元首。但不知何故,约旦和挪威两国的国王和首相均在其中,自然引起争议。更重要的是,照片最后一排的左上角突然多了一身份不明之人,后来查清他叫康特·卡罗·马鲁诺·迪·康多贾尼。此公既不是国家元首,也不是政府首脑,据说是“马耳他主权军事秩序大法官”,这个头衔与“马耳他”国毫不相干。据报道,“马耳他主权军事秩序”组织成立于1048年,总部设在罗马,是世界上最小的邮票发行单位,80年代后期,它有3000名意大利成员和2000名美国成员,在世界上拥有200家医院。自1966年以来,共发行了300套邮票,这些邮票成了该组织进行军事和慈善事业的大事记。据说,该机构在联合国有合法代表。康多贾尼过了一把“首脑”瘾,却让联合国礼宾司的官员陷入了尴尬。
  虽说这段插曲让记者们获得了不少谈资,但记者们的视线从未离开过热点国家的领导人及其双边动向。
  联合国是一个多边外交的大舞台,更是开展双边外交的掩护伞。许多敌对国家的关系坚冰,往往从联合国内开始溶化。美古双边关系的走向成了此次大会的热点,尤其是安南9月7日为各国首脑举行大型欢迎午宴上,传出了卡斯特罗和美国总统克林顿握手的新闻,只可惜这一镜头没有一家新闻社抓拍到,主要原因是记者们都被挡在了门外,有关的细节只是从美国官员那里间接获得。《纽约每日新闻报》为此在头版位置刊登了“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准备握手”的照片,旁白是:“照片幻想”,引来很多争论。有人认为,通过剪辑方式制作这种照片损害了新闻的可信度。但报纸却争辩说,如果说握手没有发生,那是歪曲事实,更何况我们有注释。克林顿总统9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屋子里当时有很多人,我与他们谈话,转过身来,他(卡斯特罗)站在那里,明显在等什么。我们相遇持续了几秒钟,就这些。”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握手,白宫在几个小时内却换了几个版本。开始否认此事,后来说“确有其事,但没有实质内容”。尽管如此,现任古巴领导人与现任美国总统握手毕竟是1959年以来的第一次,引起众多媒体的兴趣。据报道,卡斯特罗与美国总统相遇已不是第一次,美国总统布什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参加美洲国家组织会议时,几次与卡斯特罗擦肩而过,两人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正因为如此,这一次克林顿之举给了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不过,第二天在美国政府为各国领导人举行的大型欢迎宴会上,卡斯特罗的名字依然被勾掉。9月9日卡斯特罗在纽约一家教堂的演讲中,还是继续抨击美国“对古巴的禁运是犯罪,违反了人道主义法和人权原则”。
联合国既是双方弥合分歧的场所,也是测试双边关系的晴雨表。巴、以领导人在纽约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会引起人们对中东和平进程的猜测。印、巴首脑在千年首脑大会上的相互指责,至少让记者们感到,两个南亚大国的敌对情绪还在继续蔓延。伊朗总统在台上发言,克林顿总统在台下静听,似乎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对话。中美首脑会晤仍然是记者们关注的大热门,要求进场提问的记者相当多,本报记者温宪算是抢到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从克林顿口里得知,美方对中方倡导召开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议的主意赞赏有加。不过话又说回来,美方这次之所以愿意当“配角”,是希望中方在其他问题上给予美国一定的支持,例如联合国日常预算摊派比率、联合国维和费用的重新分摊、安理会的扩大等问题。作为世界上两个大国,双方多一些合作,总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然中方更希望这种合作体现在台湾问题上。尽管两国元首讨论的议题广泛,但各国记者们还是愿意把江主席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再提高几个分贝。
  虽说“地球围着大国转”让中小国家看上去不舒服,但作为在联合国工作4年的记者,我不得不陈述这样一个事实:记者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把闪光灯照在大国元首的身上。联合国更是展现一国实力的大舞台。在千年首脑大会的第一天,几乎所有世界大国首脑都争取到在大会第一天的发言机会,以便让自己的国家在这个历史事件中获得应有的位置。但是小国、弱国、穷国也通过各自的方式,强调自身的关注。
  当各国首脑走进联合国大会厅时,面对的是一幅反映战争苦难的油画(左图为该图局部);走出大厅时面对的则是一幅描写世界人民庆祝和平情景的油画,创作者旨在通过两幅作品的强烈反差,反映“因战争而来,为和平而去”的主题。谁都知道,不可能指望一次会议就能实现宏伟的目标,但它毕竟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一种期待,增加了每位与会者的历史责任感。(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