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春到大夏河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3-24
第2版()
专栏:

春到大夏河岸
新华社记者 马玉平
三月上旬,甘肃省临夏地区富饶的大夏河两岸,已是一片春天的景象。居住在河两岸的回、汉、东乡等各族农民,正以喜悦的心情忙着春耕。广大的田野上散布着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的春耕队伍。青年男子们掌着?,边劳动边唱着“花儿”;年轻的回族姑娘们,按照习惯穿着花红的衣服,带着绿色的盖头,紧紧跟在?后面,敲打土块和撒种籽。
沿大夏河两岸各农村里,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耕前,新成立了七十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大半是回、汉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各族农民今年的生产劲头特别大,春耕前每天晚上打着灯笼往地里运粪。往年依照当地耕作习惯,“九九”完了才开始耕种,今年“九九”头上,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就开始耕种了。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春耕开始刚三天,就播种了三分之二的夏田。临夏县新集区古城乡党支部书记马登科告诉记者,这个乡去年秋后成立了六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的农户已占到全乡总农户的百分之三十,连互助组在内,组织起来的农户已占到全乡农户的百分之八十六以上。他说:“农民们组织起来以后,都要想尽各种办法,争取丰收。春耕前我们乡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仅添置的大车就有二十七辆。”
记者访问了由回、汉、东乡三个民族组成的新一号农业生产合作社,他们在春耕前除准备齐全农具、肥料和进行药剂拌种外,还把劳动力组织调配好。原来计划每亩地平均上五车半厩肥,结果上了七车。全社还购置了三千五百斤油渣,国家贷给了一千五百斤化肥。春耕完毕以后,他们就要整修渠道,植树造林。和新一号农业生产合作社相距不远的穆家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生产情绪同样的高,社长马四辈对记者兴奋地说:去年我们还是互助组的时候,组内丰产地每亩收了六百多斤粮食,今年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使用了新的水地耧播种,国家又贷给了优良品种,社员们都争取今年得到更大的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