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世界需要爱——记油画家李自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6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世界需要爱
  ——记油画家李自健
  丁 刚
  李自健回来了。他带着充满人性与爱的一百多幅作品回到了祖国。自8月中起,《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回展》陆续在北京、上海、长沙、广州和武汉展出。
  今年四十六岁的李自健是湖南邵阳人。1957年,其父被打成右派,母亲无力抚养兄妹八人,只好将他寄养到农村。李自健从小饱受苦难和挫折,磨练出了坚强的性格。1969年,十五岁的李自健开始跟随被下放的画家陈西川先生学画。1977年,他便有作品参加了全国美展。同年,李自健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在湖南长沙文化馆任职。1987年,李自健赴美留学。
  在艺术上,李自健始终追求质朴真诚的精神。从1991年开始,他潜心创作了一大批描绘母爱、中国农村和少数民族人物、台湾乡土人情以及美国流浪人的油画作品,构成了以《人性与爱》为主题的七大系列。这期间,他还创作了《南京大屠杀》,描绘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与凶恶。
  自1993年,李自健开始带着自己的作品到世界各地去巡回展出。七年来已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了二十七次,参观人数达七十多万。这些具有浓厚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打动了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和不同信仰的观众。巡回展也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此次在北京展出期间,观众的留言写满了五大本。有观众写道:“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因看画而流泪。”一些评论家认为,画家通过作品所追求的,恰恰也是我们生活中最珍贵和最需要的。他的作品中传达出的对人性与爱的呼唤,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李自健虽旅居国外多年,但却一直心系祖国。早年的经历对李自健来说无疑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在创作中,他常常要从这些经历中寻找灵感、汲取养分。他说,他的创作得益于两种魅力,一是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魅力;二是现实主义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人们可以体会到他对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的炽热的爱。恰如美国艺术评论家怀伯曼先生所说:“李自健是一个敏锐的世界观察者,但是,他拥有的却不是那种摄像机般的眼睛。他的才华不仅是来自敏锐和善于批判的目光,而是来自一颗充满温情的心灵。”
  下图为李自健作品《黄昏·故乡》(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