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建议宣传“三江文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6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信箱

  建议宣传“三江文明”编辑同志:
  今年5月,全国政协视察团到青海作“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题视察。8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文化报联合举办“西部大开发中的美术”专题研讨会。两者都是围绕西部大开发,一个从自然角度,一个从人文角度,引发了人们深沉的思考。而思路最终都追寻到一点:文明。
  “西部”,已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特定词语,在给人以经济欠发达的总体印象的同时,也明示了那里还相对完好地保存了古朴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风貌,甚至还常常激发人们美丽、神秘的遐想。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欠发达往往蕴蓄着发达的巨大潜能。不久以前,人们还抱怨西部的原始、落后。然而,当世界吃尽了物欲横流的“现代文明”的苦头而彷徨忧虑的时候,国人幡然领悟,为还有这片“西方净土”而感到庆幸与安慰——我们还来得及借此反思西方现代文明的教训,也来得及弥补极“左”时期一些错误决策以及目前市场经济法规未完善所造成的人为破坏。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也好,人文环境也好,多么需要保护,而两种环境都相对脆弱的西部,更需要大家的呵护!开发,其前提应是保护。只有有利于保护的开发,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有很多工作要做。譬如,立法、执法,实行强制保护;建立合理的社会机制,达到自愿保护;更重要的是普及文明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做到自觉保护。
  今日西部大开发,我认为在重视自然资源的同时还应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注。科技普及,能使船坚炮利;而人文教育,则能涵养民族底气。西部的人文资源也非常丰富,而且,以西部的情怀激励西部、鼓舞全国,将更具感染力。就以青海为例,青海很有“西部”的典型性,而且还有值得骄傲的所在,那就是地处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源头。但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这个三江源头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受到沙漠化的威胁。这里有诸如地球变暖等自然因素,但文明的失落不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吗?超载过牧、乱垦滥伐、人为破坏哪样不与文明息息相关?看来,重新呼唤文明甚有必要。鉴此,笔者建议启用“三江文明”的概念。可以说,三江源头,也是三江文明的源头,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青海三江源区大量原始时代文物出土足资佐证,而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和长江更是天下共知,遗憾的是作为一个总体形象的概念未曾传世。因此,借大家为源头骄傲也为源头担忧的契机,最好大力宣传“三江文明”,让全中国、全世界都逐渐知道和熟悉这个概念。犹如一听“两河文明”就知道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及其孕育的文明一样,一提“三江文明”,也能形象地联想到三条江河以及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本身就是对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对民族精神的光大,相信对当前的决策与实践,对唤回民众文明意识以及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等等都具有长远的意义。
  北京 陈 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