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门子与厨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6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门子与厨子
  章仲锷
  记得以前曾看过一出京剧《打严嵩》,说的是明代嘉靖年间御史邹应龙,为参奏权相严嵩,机智地去严府与之较量,用计赚得严嵩挨打的故事。剧中邹欲进严府,先与门子(门房)打交道,就很有意思。那个门子自称“宰相门前五品官”,对邹百般刁难,气焰熏天。得罪这个门子,等于失去“门子”(进身之阶),所以他敢公然索贿要红包。不难想见,他对朝廷要员(御史相当于今天高检的检察官)尚且如此,对一般官吏或平民百姓又该如何呢?这是封建时代的普遍现象,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清朝的贪官之最和珅被抄家时,连其奴仆(管家)的财产也相当惊人。
  前几天看某省新闻,有一条报道说某地的国道被断绝交通七小时,堵塞的车子上千辆,只为惹恼了一位回老家的该省省委办公厅的炊事员,是他无理取闹所致。这一事件让人震惊,一个厨子只因供职于省委,便有如此威风,那么,其亲信官员又该如何?党和政府的官员只是人民的公仆,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更无高人一等的资格,如果把自己混同于封建年代的门子而自恃尊贵,便炙手可热,无法无天,不仅可怜,而且可憎,其恶行发人深思,令人警醒,使人顿生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好在该省敢于在传媒上把这件事公开曝光,对肇事者依法拘留,表明有关领导不护短、不遮丑的自审精神和下决心严肃法纪、整饬吏治并置于公众监督之下的清醒态度,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套一句惯用语,却是发自内心的话:它使我们看到了法制趋向健全的“新世纪的曙光”。
  由此也可看出,在中国“官本位”和“人治”的痼疾延续了几千年,所谓“朝里有人好做官”,其影响决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和消除的。在老百姓眼里,“官”就意味着权威和财富,可以封妻荫子,哪怕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儿,也可以在平民面前作威作福,颐指气使,难怪恁多人对“官”趋之若鹜(既指当官也包括巴结官)。然而,权威也是柄双刃剑,无权不能执法,无威不足以震慑邪佞;但若滥施权威,便会走向反面。最近,河北霸县和河南禹州的枪声,震惊了举国上下。人们在表彰民警在当前打拐、扫黄、禁毒和打击刑事犯罪诸方面丰功伟绩的同时,也不能不为少数败类感到遗憾。恃权合法持枪,却仗势残害无辜,这同封建王朝的自命“口含天宪”,视人命如草芥,把杀戮当儿戏,并无二致。可以说,匡正警风,克服特权思想,已经成为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不容忽视的问题。
  依法治国,不仅选官用人要依法,考核奖惩干部更要依法。中国古老的格言往往是两面的,例如,既鄙视“任人唯亲”,又说“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我看最好建制立法,谁举荐的人出了问题也连带负责任、受处分;属下如果违法,上级领导也难逃失察之咎。事实上有些地方已经这样做了,应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法制健全,民主才有保障,而法制与民主这两翼齐飞了,实现政治昌明,方能企盼有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