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瞒书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6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大象书话

  瞒书记
  蔡勋建
  我曾长期以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说的“读书人偷书不算偷,谓之窃”而聊以自慰。偷书谓之窃,那么瞒书呢,算什么呢?
  我就有过一次瞒书的亲身经历,至今想来仍为之汗颜。那是六十年代中期,我刚进初中,那是一个“长知识而没书读”的年月,能读的是完全免费的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因此,我就像一个饿牢里放出来的饥汉,四处找书读。
  我们村里有个张姓地主,这人能写善画,旧社会是书香门第。有一次我发现他家里有一本《鲁迅小说集》,这是一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平装书,可能是张氏常读常翻的缘故,书页严重破损,如鱼牙一般,书纸发黄,且茶渍漫漶,由此可以想见张氏研读此书久矣。
  这书确实让我喜爱,封面设计庄重,鲁迅侧塑头像印其上,颇像一枚像章,立体感很强,书中序言前配有几幅鲁迅二三十年代在北京和上海的工作室照片,还有一幅陶元庆先生于1926年为鲁迅先生作的素描像,非常逼真和珍贵。我志在必得,于是,开口向张氏借书,他不同意。那时我虽年少,但心眼儿不少,我看到那时他受管制,头上一顶黑五类的帽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白天除了老老实实下地干活,晚上还得上治安主任家里毕恭毕敬地汇报自己接受贫下中农监督劳动改造的情况。况且,那时候红卫兵盯得紧,对书一类管得严,不定哪天就会给抄家抄走了。因此我对他说,这书让我给你保管一段时间,运动一过我就还给你,放在我贫农家里总比搁在你地主家里安全。我这一招果然灵,他真的把书给了我,还用牛皮纸仔细包好。他一再跟我说,你以后一定要还我。
  这书一到我手,我再没还给他。书中的《孔乙己》、《阿Q正传》,我读过几遍,爱不释手,书不久被我打入背包带进了军营,后来又随我回到家乡,还被我盖上了自己的藏书印章,我是不打算履行自己当初的承诺了。
  七十年代末,我从部队复员回到地方工作后,张氏曾多次向我索要此书,都被我说“在部队里遗失”而瞒过了。他好惋惜好失意,据说后来他因病去世,其后人整理他的遗物时还有我一笔“书账”。
  我那时好生纳闷:一个地主分子,何以对一部《鲁迅小说集》情有独钟?然而,我内心深处更是歉疚:书是瞒下了,而且至今保存完好,原模原样,只是多了几处属于我的藏书印章。我所欠下的又岂止是一笔“书账”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