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心灵的节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7
第2版(要闻)
专栏:

  “心灵的节日”
  范敬宜
  中秋节后第三天的夜晚,皓月当空,碧空如洗。莫斯科近郊的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大厅银烛高照,嘉宾如云。
  在俄罗斯国立模范“小白桦”歌舞团集体用汉语演唱中国歌曲《走向新时代》的余韵中,李鹏委员长率领的中国人大代表团的莫斯科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艺术是沟通人民心灵的桥梁。用“小白桦”的歌声为中国使者送行,有着令人回味无穷的特殊内容。
  9月12日,中国人大代表团踏上俄罗斯国土第二天的上午,李鹏委员长会见俄联邦委员会主席斯特罗耶夫后,斯特罗耶夫向新闻界发表感想:“中国人大派出这样阵容的代表团访问俄罗斯,是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我来说,这是心灵的节日。”
  如果说,当时人们还把“心灵的节日”理解为只是一种富有诗意的礼仪用语,那么,随着四天访问的深入及其成果的显示,才真正感受到了“心灵的节日”所包含的实际意义。
  以少有的快节奏进行的高层会见,包括同普京总统、卡西亚诺夫总理、上院斯特罗耶夫主席和下院谢列兹尼奥夫主席,以及前总统叶利钦、前总理普里马科夫、切尔诺梅尔金和雷日科夫的会见,使李鹏委员长的活动成为俄罗斯舆论瞩目的热点。敏感的新闻记者很快就捕捉住了在明年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和今年晚些时候两国总理在北京的定期会晤之前,李鹏委员长来访,显示了中俄保持高层互访势头这一重要动向。
  我不想重复新闻媒体已经报道过的会谈内容,只想从一个新闻记者的角度去发现“气候”的变化。一是莫斯科主要报纸的报道急剧升温,每天一版头条几乎都被中国人大代表团的活动所“占领”;二是会谈和交谈中对方对中国代表团称呼由“先生”、“阁下”或“先生”与“同志”兼用,变为全部都称“同志”和“亲爱的同志”。
  人们可以理解,尽管在有些问题上的看法双方还不尽完全一致,有些实际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磋商解决,但重要的是距离在缩短,心灵在沟通。在发展睦邻友好、推进多极化、应对经济全球化等问题上认识相同或相似,这是形成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不可缺少的条件。
  这种沟通,有着两国人民深厚的历史渊源,有着双方多少年来不懈的努力,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关系有过曲折,有过逆转,然而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时刻,双方都越来越认识到携起手来的重要和迫切。
  在9月14日武韬大使举行的招待会上,李鹏委员长在致词时含蓄地说:“根据我过去的经验,原来以为这段时间莫斯科的天气会比较寒冷一些,没有想到今年的天气竟会是这样温暖。”
  斯特罗耶夫的致词则充满俄罗斯人的热情奔放:“莫斯科的秋天本来是阴冷的,是您的代表团带来了阳光。你们的到来,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节日。亲爱的李鹏同志,您在这里度过了大学生年华,您一定记得俄罗斯有一句谚语:只要你走进了朋友家里,不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都是你的老朋友……”
  就在这时,大厅里响起了“小白桦”演奏的《田野静悄悄……》的旋律,它是那么轻柔,那么熟悉,把人们的思绪立刻带到了以往的年代。记得那是1956年,“小白桦”歌舞团首次来华演出,一位著名音乐家把它称为“白桦和白杨的拥抱”。40多年匆匆过去了,今宵重见“小白桦”,共祝“走向新时代”,真是历史无情却有情啊!未等曲终,我已泪流满面了。
  (9月15日夜于新西伯利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